第64章 避曹令(1 / 2)

建安十三年八月初,刘备站在襄阳城头的角楼上,初秋的夜风带着几分凉意拂过他的面庞。城下街道上,更夫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明日,《避曹令》就将张贴至荆州各郡县,一场空前规模的百姓迁徙即将开始。

州牧大人、公子,诸位将军都已到齐。亲兵在身后轻声禀报。

议事厅内,油灯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刘备端坐上首,诸葛亮手持羽扇立于沙盘旁,关羽、张飞、赵云、刘封等将领分列两侧。

曹操大军南下,其势难挡。我军新得荆州,民心未附,若强行抵抗,恐难持久。刘封指着铺在案几上的地图,不如效仿坚壁清野之策,发布《避曹令》,号召百姓自愿南迁。

张飞瞪大眼睛:让百姓弃家南逃?这……

非是弃家,而是暂避。曹操当年攻徐州时,曹操就曾下令屠城,程昱就曾以人肉为军粮供曹军食用!刘封指向地图上的三条路线,东线沿江陵、华容至岳阳,进入洞庭湖平原;中线从襄阳南下,经汉津渡江至公安;西线走当阳、澧水河谷至武陵郡西北。三线沿途设补给点,派兵护送。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妙计!既可保全百姓,又能削弱曹操就地取粮之利。

刘备沉思片刻,缓缓点头:就依子瞻之策。孔明,你负责起草《避曹令》;云长,你统筹东线;翼德,中线交予你;文聘立即征调荆州所有船只,统一调度。子瞻……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子瞻思虑周全。不过粮草供给……

我已在长沙、武陵等地秘密囤粮三月有余。刘封从袖中取出一册账簿,这是各郡粮仓储备明细,请军师过目。

刘备接过账簿,脸上露出欣慰之色:我儿用心了。

议事持续到三更时分。当众人散去时,刘封独自留在厅内,望着沙盘上密密麻麻的标记。明日此时,整个荆州都将为之震动。他伸手调整了一面代表曹军的小旗,眼神渐冷。

走出州牧府时,东方已现出鱼肚白。街巷中隐约传来早起商贩的动静。刘封驻足聆听,这是襄阳城最后的平静晨光。当太阳升起,《避曹令》将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一场关乎百万荆襄百姓生死存亡的大迁徙,即将在他的谋划下拉开序幕。

襄阳城头的晨钟刚刚敲响,州牧府前的告示牌前就挤满了人。识字的老秀才颤声念着新贴出的布告:

《避曹令》:曹军所过,鸡犬不留……今开南迁之路,愿者从之……

布告上的朱砂大印还泛着湿润的光泽。围观的百姓交头接耳,有人想起去年从许都逃来的难民说的故事——曹军破城后,将俘虏的耳朵穿成串挂在马鞍上当战利品。

让一让!让一让!几个衙役抬着三块巨大的木牌走来,上面分别标注着东、中、西三条南迁路线。每条路线都详细标注了补给站的位置,甚至还有适合歇脚的村落名单。

人群中,背着包袱的王老汉拉着孙子挤到最前面:官爷,俺们该走哪条道?

中线!衙役指着第二块木牌,明日辰时在城南集合。

三日后,《避曹令》的布告贴满荆北各郡县城门,差役敲锣宣读,驿骑飞驰乡野。襄阳、江陵、当阳等地的茶肆酒坊中,百姓交头接耳,迁徙的队伍已在官道上绵延如蚁。

此时,刘封已率领三百亲兵,日夜兼程赶往长沙郡临湘城,已经到了巴丘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