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走出采湘潭矿场时,刘封突然驻足。夕阳映照下,矿工们正在分拣的石英砂闪着细碎的光芒。他捻起一撮砂砾,眼中精光乍现——这个时代,玻璃还是价比黄金的稀罕物。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掌握玻璃制造技术,但早期玻璃多为铅钡玻璃,主要用于制作珠饰、璧等小型装饰品,而且品质较差、且产量有限。
琉璃在文献中多象征珍贵物品,如曹植《洛神赋》提及“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高品质的玻璃又称为琉璃,主要通过丝绸之路或海上贸易,可能少量输入罗马或西亚的钠钙玻璃,但此类物品极为珍贵,多见于贵族阶层。江东因临海,可能通过交州(今越南北部)与南海诸国贸易,输入海外玻璃或琉璃,但规模有限。
公子可是发现了什么?诸葛均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刘封嘴角微扬:你看这些石英砂,若能配以碱料煅烧……他压低声音,可制琉璃。
诸葛均瞳孔微缩。他当然知道,如今洛阳城里,一面巴掌大的西域琉璃镜,能换十匹骏马。
成本不过粟米价。刘封碾碎掌中砂砾,售出却是珠玉之资。
魏延闻言凑近:少将军要做琉璃买卖?
不止买卖。刘封望向矿场劳作的流民,我要让荆南百姓,都能用上透光的窗棂。
刘封站在湘江畔的石英砂矿前,抓起一把晶莹的砂粒任其从指缝流下。阳光照射下,砂粒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
都督,此砂含硅量极高,是上好的琉璃原料。诸葛均捧着刚完成的检测报告,经测试,每百斤砂可提纯出八十五斤合格原料。
刘封点头,转向另一侧的原料堆:
石英砂:取自湘江下游沉积层,颗粒均匀
草木灰:选用栎木、松木等硬木灰,含钾量达15%
石灰石:零陵山区优质矿源,纯度90%以上
助熔剂:秘密添加的硝石与萤石混合物
记住配比。刘封在地上画出比例:石英砂70%,草木灰20%,石灰石8%,助熔剂2%。
几日后的深夜,一座戒备森严的作坊内,诸葛均正指挥工匠操作。
诸葛均蹲在刚搭建的试验窑前,额头上沾满煤灰。工匠手持陶制坩埚,小心翼翼地将配好的原料倒入窑中。
石英砂七分,石灰石两分,草木灰一分……诸葛均轻声念着配方,手指在泥板上划出最后一道计算,再加少量铜粉作呈色剂。
窑火突然窜高,映得洞壁上的石英矿脉闪闪发光。魏延抱着双臂靠在洞壁上,铁甲反射着跃动的火光:都督,这玩意儿真能比黄金还值钱?
刘封没有立即回答。
温度还不够!他盯着新型玻璃窑观察孔里的火焰,再加三车松柴!窑内温度已超千度,石英砂与草木灰(含纯碱)熔化成赤红液体,缓缓流入黏土模具。
新型玻璃窑,采用刘封设计的龙脊式结构:
窑体构造:长三丈,宽一丈五,高九尺;
内衬特制耐火砖(黏土混入石墨粉);
双烟道设计,确保温度均匀;
八个观测孔,用不同熔点的金属丝测温;
铜铃报警装置(温度达标自动鸣响);
备用柴仓,可维持七日不间断燃烧;
活动式窑顶,便于检修;
地下预热通道,节省燃料30%;
余热回收装置,用于原料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