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所言极是。刘封赞同道,孩儿建议对蔡瑁集团分而治之——拉拢蒯良等较为正直的士族,孤立蔡瑁核心党羽。
诸葛亮轻抚羽扇:亮与蒯良有旧,此事可交由亮来办。
关羽突然问道:若刘荆州不幸病逝,蔡瑁强行拥立刘琮,又当如何?
室内再次陷入沉默。所有人都明白,这才是最棘手的问题。
刘封打破沉默:那就看刘表叔父的安排……他将声音压得更低,今日临别时,叔父曾暗示,有意将荆州托付给父亲。
什么?张飞瞪大眼睛。
千真万确。刘封点头,叔父说荆州就托付给你了,还给了我这个。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青铜令牌,上刻荆州牧行四字。
诸葛亮接过令牌仔细端详:此乃州牧信物,可调郡兵。景升公此举……意味深长啊。
刘备神色复杂:景升兄这是将我置于火上烤啊……
父亲勿忧。刘封坚定道,孩儿明日便启程赴荆南,为您守住这片基业。无论襄阳如何变故,荆南四郡必为父亲后盾!
刘备动容地看着儿子,眼中闪烁着骄傲与感动。他伸手拍了拍刘封的肩膀:好孩子……
“那么联合江东……?”刘备眉头紧锁:据说江东世族多主降曹,如何能说动孙权联手?
刘封胸有成竹:父亲明鉴,江东并非铁板一块。主降者如张昭等文臣,而周瑜、鲁肃等实为抗曹中坚。
他蘸着茶水在案几上画出长江形势图:江东有三大优势:其一,水军精锐,楼船千艘;其二,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其三,孙氏经营三世,根基深厚。
诸葛亮羽扇轻摇:公子所言极是。周瑜年少有为,素有大志;鲁肃深谋远虑,曾献榻上策。此二人皆明白,若荆州陷落,江东唇亡齿寒。
孔明先生与鲁肃有旧?刘备敏锐察觉。
诸葛亮含笑点头:昔在隆中,肃曾来访。其人身长八尺,目光如炬,曾言曹操不可卒除,当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其志不小。
刘封趁热打铁:孙权年方二十六,正值血气方刚。若晓以利害,示以诚意,再献上曹军布防图……
布防图?关羽丹凤眼一亮。
孩儿已命细作绘制曹营部署。刘封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图,更关键的是,要让孙权相信,我们愿以平等之姿结盟,而非求其庇护。
刘备抚掌:妙!此事非孔明不可为。先生舌辩之才……
诸葛亮肃然拱手:亮愿效犬马之劳。不过需待曹军南下,江东危急之时前往,方显雪中送炭之诚。
张飞突然插话:俺听说孙权碧眼紫髯,性情多疑……
所以需要双重保障。刘封眼中精光闪烁,明派孔明先生为使,暗请子瑜先生相助。他看向诸葛亮,听闻令兄诸葛瑾现为孙权幕宾?
诸葛亮会意一笑:公子布局深远。亮这就修书与家兄,早做铺垫。
既如此,亮建议立即行动。公子明日按计划赴荆南,着手准备接纳流民;主公留在襄阳,周旋于刘荆州与蔡瑁之间;云长、翼德加紧练兵,以备不测。
刘封接话道:孔明先生所言极是。孩儿赴荆南后,当立即整军经武,同时寻找解毒之法。父亲在新野也需小心饮食,提防蔡瑁一党。
刘备欣慰地看着儿子:封儿长大了。他转向众人,就依此计行事。云长加紧操练本部兵马;翼德约束士卒,不可轻举妄动;孔明暗中联络忠义之士;封儿明日启程赴荆南,务必稳住四郡。
众人纷纷领命。刘备最后总结道:诸位,汉室存亡,在此一举。望各位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会议结束后,众人各自领命离去。夜已深沉,左将军府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刘备沉思的面容。刘封正欲告退,却被父亲唤住。
封儿,且慢。刘备的声音低沉而疲惫,却又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为父尚有一事,想与你单独商议。
刘封转身,见父亲神色凝重,便重新坐下,静待其言。
刘备沉默片刻,终于开口:景升兄待我不薄,如今他病重,若我们趁机取荆州……是否太过不义?
刘封早料到父亲会有此顾虑。刘备一生以仁义立身,让他背弃刘表,心中必然挣扎。但乱世之中,若不行非常之事,只会错失良机。
父亲。刘封直视刘备双眼,声音坚定,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策。若我们不取荆州,难道要坐视蔡瑁献城降曹?届时,荆州百姓将遭屠戮,而父亲多年基业,亦将毁于一旦。
刘备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案几:可景升兄毕竟是我同宗兄弟,若他尚在,我岂能夺其基业?
父亲误会了。刘封摇头,孩儿并非劝您直接夺权,而是希望您做好准备——若刘表叔父不幸病逝,蔡瑁必立刘琮,而刘琮年幼,荆州大权实则落入蔡瑁、蒯越之手。届时,他们为求自保,必会投降曹操。父亲若不早做决断,荆州将白白落入曹贼之手!以曹贼的尿性,琮公子安有命在?
刘备闭目沉思,良久,才缓缓点头:你所言有理。可即便蔡瑁投降,我们又如何名正言顺地接管荆州?
刘封微微一笑:父亲不必担忧名分。刘表叔父今日已暗示将荆州托付给您,若他临终前正式下令,您便是名正言顺的荆州之主。即便蔡瑁矫诏,我们亦可宣称其谋害主上,以清君侧之名出兵。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可刘琦……
刘琦兄长为人宽厚,治学有余,却非乱世雄主。刘封轻叹,父亲若得荆州,仍可善待刘琦,让他继续治理荆南,甚至封侯赐爵,以全兄弟之义。
刘备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罢了,就依你所言。但务必谨记,若景升兄尚在,我们绝不可轻举妄动。
刘封郑重点头:父亲放心,孩儿明白分寸。
刘备神色稍缓,又问道:你明日便赴长沙,刘琦虽非雄才,但毕竟是景升长子,你与他共事,需谨慎行事。
刘封思索片刻,答道:刘琦兄长性情温和,不喜争斗,孩儿会以诚相待,绝不僭越。但若他受人挑拨,对父亲与我有所猜忌,孩儿也会设法化解。
刘备微微颔首:刘琦虽非雄主,但并非愚钝之人。你只需以大局为重,他自会明白。
刘封应道,随即又补充,不过,孩儿担心的是,蔡瑁可能会派人暗中挑拨,甚至对刘琦兄长不利。
刘备眉头一皱:你的意思是,蔡瑁可能连刘琦也不放过?
极有可能。刘封沉声道,蔡瑁既已下毒谋害叔父、与兄长,又怎会容忍刘琦兄长坐镇荆南?若刘琦在长沙遇害,蔡瑁便可彻底掌控荆州,再无人能阻他降曹。
刘备眼中寒光一闪:既如此,你更需谨慎,务必护刘琦周全!
刘封肃然道:父亲放心,孩儿已命人暗中戒备,绝不会让蔡瑁得逞。
刘备神色稍缓,又叮嘱道:此外,荆南蛮族众多,且无信义,你需小心应对,不可轻敌。
刘封点头:孩儿明白。蛮族之乱,根源在于官府欺压。孩儿已拟定新政,减轻赋税,开放互市,只要让他们有活路,他们便不会轻易叛乱。
刘备欣慰地看着儿子:封儿,你比为父想象的要成熟得多。
刘封微微一笑:乱世之中,若不思变,便只能任人宰割。孩儿只愿助父亲成就大业,还天下一个太平。
刘备深深看了他一眼,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好!为父有你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夜已深沉,府外更鼓敲响。刘封起身告退:父亲早些歇息,明日还需应对襄阳局势。
刘备点头:去吧,路上小心。
刘封躬身一礼,转身离去。走出房门时,他回头望了一眼,只见父亲仍坐在案前,烛光映照着他的侧脸,显得格外坚毅而深沉。
他知道,今夜之后,父亲心中的犹豫已消散大半。接下来的路,或许会更加艰难,但只要父子同心,必能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