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双刃(2 / 2)

苏青瓷心中微动,面上却不露声色:“先生好眼力。器为人镜,不同的器,映照的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

中年男人微微一笑,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张名片,双手递给苏青瓷。“冒昧打扰。我叫梁文瀚,是《环球设计评论》(Global design Review)亚洲区的特约首席评论员。”

苏青瓷接过名片,心中一震。《环球设计评论》是国际设计界极具分量和影响力的专业期刊,其评论员以眼光毒辣、立场独立着称,远非那些可以被轻易收买的时尚媒体可比。

“梁先生大驾光临,未能远迎,失敬了。”苏青瓷不动声色地说道。

梁文瀚摆了摆手,目光再次投向那些工坊,语气变得有些严肃:“不请自来,唐突了。我近期一直在关注云隐联盟及其推动的‘新东方美学’浪潮。不可否认,他们整合资源的能力很强,制造的声浪也很大。但是……”

他顿了顿,指着老陈的茶具、周雯的剪纸和小军的木作,“但是,我总觉得,他们那个被精心设计、高度提纯的‘样板间’里,缺少了真正打动人的东西——一种粗粝的、真实的、与土地和生命紧密相连的‘地气’,一种敢于拥抱不完美、甚至从‘缺陷’中发掘美的勇气。而这些东西,在你们这里,我看到了。”

他喝了一口茶,继续道:“云隐的‘利器’,是标准,是联盟,是资本。这固然能迅速建立起一个光鲜的体系,但这把‘利器’也是双刃剑。过度追求‘标准化’和‘国际化’,很可能在无意中阉割了文化最深层的多样性、独特性和生命力,最终生产出的,只是一批符合国际市场上某种刻板‘东方想象’的、精致却空洞的工业品。我担心,长此以往,真正的、活态的东方美学精髓,反而会在这个过程中失落。”

梁文瀚的话,如同惊雷,在苏青瓷耳边炸响。这不正暗合了金十三失联前那句“小心‘样板’。彼之利器,或为双刃”吗?!

苏青瓷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神色依旧平静:“梁先生所见深远。‘归处’力量微薄,所求不过是为那些无法被简单‘标准化’的技艺和美感,保留一方能够自由呼吸、自然生长的土壤。”

梁文瀚深深看了苏青瓷一眼,点了点头:“这方土壤,或许比那些看似宏伟的‘样板间’,更接近文化的本源,也更具未来的可能性。我此次来,并非为了报道,只是想亲眼看一看。现在看来,不虚此行。”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喝完杯中的茶,礼貌地告辞离去。

送走梁文瀚,苏青瓷立刻将情况告知了核心团队。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绝佳的、来自第三方独立观察者的破局契机!

“《环球设计评论》!如果梁文瀚能站在客观立场,撰写一篇深度分析,指出云隐模式的潜在弊端,肯定我们这种多元化探索的价值,那将在国际层面上,极大地抵消云隐联盟带来的压力!”秦望舒语气中充满了希望。

“但他是独立评论员,不会轻易为我们站台。”贾长安保持着冷静,“我们必须拿出更过硬的东西,让他觉得有写的价值。”

“那就让他看到更多!”唐乐知眼中重新燃起斗志,“让他看到我们不仅仅是几件作品,而是一整套活着的、不断演进的生态!看到我们如何解决内部的纷争,如何建立新的信任机制,如何探索‘活态保护’!”

苏青瓷点了点头,目光坚定:“不错。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次考验。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迎合任何标准,而是更自信、更彻底地展现我们自己的道路。让事实和作品本身,去说话。”

云隐的“双刃剑”已然显现其弊端,而“归处”能否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将这“双刃”的锋芒引向对手,关键在于他们接下来,能否真正展现出那条独特道路的顽强生命力与不可替代的价值。风雨未歇,但一缕微光,已穿透浓云,照亮了前路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