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瓷的智慧
面对这些磨合中的阵痛,苏青瓷展现了高超的协调艺术。
她没有指责任何人,而是分别与每位合伙人进行深度沟通。她肯定小军对艺术的坚持,帮他分析客户希望传达的情感,引导他抓住“相依”的神韵而非纠结于细节。她理解周雯对进度的焦虑,主动调整了后续环节的时间缓冲,并安排唐乐知协助她进行前期的纹样构思。她与老陈夫妇耐心解释大型活动对器皿数量和品质一致性的要求,并同意支付一部分试错成本。
同时,她加强了项目管理的规范性,要求关键节点必须提供可视化成果(如图片、小样)进行确认,并安排唐乐知作为专职联络人,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和及时。
“我们是一个团队,”她在项目组群里写道,“目标是一致的——为客人打造一个终生难忘的金婚典礼。过程中有困难很正常,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想办法解决。别忘了,我们每个人带来的,都是别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
她的耐心、尊重和清晰的指引,像润滑剂,缓解了摩擦,重新凝聚了人心。
梦境的织就
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筹备,“织金婚”典礼如期举行。
暮色降临时,“竹里馆”庭院被柔和的灯光点亮。入口处,小军烧制完成的泥塑“同心”温润如玉,静静迎客。院内,周雯创作的巨型“同心”剪纸作为背景,在灯光映衬下,在地面投下美丽的光影。案几上,老陈的“月白釉”和特制的“米汤釉”器皿莹莹生光,与周雯设计的、印有定制剪纸纹样的菜单和节目单相得益彰。
仪式环节,秦望舒担任司仪,用考究而温暖的言语,引导着王先生夫妇完成了简约版的“却扇”(以团扇遮面,缓缓移开,相视一笑)和“合卺”(用特制的合卺杯共饮一杯清酒)。没有喧闹的司仪,没有套路化的流程,只有流淌的诗意和真挚的情感。
王先生夫妇感动得热泪盈眶,来宾们也纷纷赞叹这场典礼的独特与走心。当晚,“归处”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由唐乐知精心剪辑的“织金婚”纪录短片,不仅展示了典礼的唯美画面,更穿插了匠人们创作过程的片段和采访,讲述了作品背后的故事。
视频迅速传播开来,“匠心”、“唐风雅韵”、“这才是高级的浪漫”等词汇刷屏评论区。“归处”及其“匠心合伙人”以一种极具说服力的方式,惊艳亮相。
星火燎原
“织金婚”项目的成功,其意义远超一场活动的圆满。
对内,它证明了“匠心合伙人”模式的可行性,极大地增强了团队信心。苏青瓷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艺术得到一致认可;唐乐知在项目中的全方位锻炼,让她真正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连秦望舒也感到,自己的学术研究通过这样的实践,真正“活”了起来。
对外,它打响了“归处”文化生态的第一枪。小军、周雯、老陈夫妇的订单和知名度随之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与“归处”的联结更加紧密,真正感受到了作为“合伙人”的价值与归属。这个消息也在圈内不胫而走,开始吸引其他领域的手艺人主动接触“归处”。
贾长安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他明白,“归处”终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扎实而独特的道路。它不是靠资本堆砌的庞然大物,而是像一件精心编织的蜀锦,每一根丝线都蕴含着匠心与故事,共同织就一个关于美、关于文化、关于情感的,真实可触的梦。
星火已聚,渐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