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欣慰的南宫景(2 / 2)

丞相?

不行不行,丞相还在辅佐自己掌握朝政呢,他要是走了,这朝堂上就该生事儿了。

其他朝臣?

要么是父皇的旧臣,对庐江不熟。

要么是年轻官员,威望不够,镇不住陆昭的旧部和当地的士绅。

想来想去,还是只有梁阔最合适。

“要不然,朕亲自去梁府请他?”

南宫景嘀咕着,脸上露出一丝不情愿。

他是皇帝,亲自去请一个抗命的臣子,传出去怕是会被人笑话,也有损帝王威严。

可若是不去,庐江的事情该怎么办?

就在他左右为难、纠结得快要抓头发时,殿外传来内侍的声音。

“陛下,梁大人府里派人送来一封书信,说是梁大人亲手写的,务必当面呈给陛下。”

“书信?”

南宫景眼睛一亮,随即又沉了下去。

“他自己不来,送封信有什么用?呈上来。”

内侍捧着一封封皮陈旧的书信走进来。

书信上没有任何装饰,只在封口处按了一个红色的指印,指印边缘还带着一丝暗红,像是干涸的血迹。

南宫景心中一动,连忙接过书信,拆开信封。

信纸是粗糙的麻纸,上面的字迹潦草却遒劲,还带着几分颤抖,显然是梁阔在极度悲痛中写下的。

【臣梁阔,叩呈陛下:

臣近日称病,并非抗旨,实乃心乱如麻,无颜面对陛下。

陆昭乃臣挚友,是臣力劝其归降大瀚,许诺其安全无虞,可如今他却战死沙场,尸骨无存,此皆臣之过也!

臣日夜饮酒,只求麻痹己身,可醉后更见陆昭之影,其临终前百姓二字,如利刃剜心。

臣思来想去,陆昭之愿,是守好皖山、护好庐江百姓,臣之过,需以余生弥补。

听闻陛下欲派庐江王坐镇庐江,臣愿前往辅佐。

臣在前梁皇帝麾下效命三十余年,熟稔当地民情、军务。

亦能安抚陆昭旧部,助庐江王稳固防线、安定民心。

此去非为功名,只为完成陆昭遗愿,赎己之罪。

臣年事已高,身体虽有亏空,却还能为大瀚、为庐江百姓尽最后一份力。

若陛下应允,臣即刻启程,不求封赏,只求他日能亲手斩杀陈安,为陆昭报仇,为庐江百姓雪恨!

臣梁阔,泣血顿首。】

书信的末尾,还附着一小块断裂的木片,上面刻着【同生共死】四个字,正是当年陆昭与梁阔交换的信物。

南宫景读完书信,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脸上的烦躁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欣慰与释然。

还好,梁阔不是真的抗命,只是被愧疚和悲痛困住了。

而他想要的,从来不是什么封赏,而是弥补过错、完成老友遗愿的机会。

“好!好一个梁阔!”

南宫景忍不住低喝一声,手中的书信被他攥得紧紧的。

“朕就准了他的请求!”

他转身对内侍说道:

“传朕旨意,封梁阔为庐江长史,辅佐庐江王打理庐江郡一切事务,节制庐江郡军务、民政,便宜行事。”

“另外,赏赐梁阔黄金百两、疗伤的药材若干,让他好生调理身体,即刻启程前往庐江。”

“诺!”

内侍躬身领命,连忙退下去传旨。

南宫景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外面的阳光正好,暖洋洋地洒在他身上。

他望着庐江的方向,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梁阔愿意去,庐江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有梁阔辅佐,大皇兄定能在庐江站稳脚跟。

陆昭的遗愿得以实现,而梁阔的愧疚,也能在守护庐江的过程中慢慢抚平。

他拿起案上的朱笔,在封赏名单上梁阔的名字旁,重重写下“准”字,笔锋坚定,带着少年帝王的决断。

“梁阔,朕相信你,定能完成陆昭的遗愿,守好庐江。”

南宫景喃喃自语,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困扰他许久的难题,就这样被一封泣血的书信解开了。

哎呀,当皇帝虽然麻烦,但能看到这样重情重义的臣子,也算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