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朱涌的逃亡路(2 / 2)

连日的屈辱、疲惫与绝望在此刻烟消云散。

他重重叩首道:

“臣朱涌,谢陛下恩典!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爱卿平身吧,朕已命人去安排接风宴了,爱卿也借着这个机会认识一下朝堂上的诸臣吧。”

“谢陛下!”

江陵城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驱散了多日的阴霾。

大瀚……南宫家……等着吧,我朱涌绝不会放过你们的!!!

————

接风宴后,朱涌带着两百丹阳残兵住进了禁军大营西侧的营帐。

朱令拨下的粮草和药品很快送到,士兵们洗去一身风尘,换上干净的衣甲,终于能睡个安稳觉。

可朱涌却毫无睡意,他站在营帐外,望着江陵城的夜空,手中紧握着那枚只剩半块的朱家玉佩。

这是他从猎户手中换粮时,对方感念他的义气,偷偷还给他的。

“家主,您还没休息?”

亲卫朱虎走到他身边,身上的伤口已经包扎妥当,脸上恢复了些许血色。

朱涌回头,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休息?咱们在皖口流的血,在山林里受的苦,能靠睡觉忘了吗?”

他抬手指向大瀚的方向,说道:

“南宫家欠咱们的,欠丹阳兵的,迟早要还!但现在,咱们得先在武国站稳脚跟,才有复仇的资本!”

次日天未亮,朱涌便吹响了集合号。

两百丹阳兵迅速列队,虽然依旧消瘦,但眼神中的疲惫已被坚毅取代。

“从今日起,每日卯时集合训练,午时演练阵法,酉时研习兵书!”

朱涌身着新发的铠甲,站在队伍前,声音铿锵。

“我知道你们累,但想报仇,想活下去,就得比别人更能吃苦!”

接下来的一个月,禁军大营里总能看到丹阳兵训练的身影。

朱涌将朱家祖传的练兵之法结合大瀚的战术特点,制定了一套严苛的训练方案。

负重越野锻炼耐力,沙盘推演提升谋略,近身搏杀强化实战。

他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每日亲自带队训练,手上的茧子磨了一层又一层,身上的旧伤也多次复发,却从未停歇。

丹阳兵的变化,很快传到了朱令耳中。

这日,朱令带着几位将领亲临训练场,远远便看到丹阳兵正在演练一套奇特的阵法。

士兵们分成数队,像游蛇般穿梭,时而分散,时而聚拢,配合默契,攻防有序。

“这是朱家的‘七星阵’?”

一旁的老将王将军惊讶道:

“传闻此阵变幻莫测,擅长以少胜多,没想到今日能亲眼见到。”

朱令点头,眼中满是赞许。

他走上前,看着满身大汗却依旧精神抖擞的士兵,对朱涌道:

“朱爱卿,你练兵有道,这些丹阳兵短短一月,竟有如此蜕变,实属难得。”

朱涌躬身行礼:

“陛下谬赞,将士们皆是血性之辈,只是之前缺了章法。臣不过是略加点拨,真正出力的是他们自己。”

“谦逊是美德,但能力是藏不住的。”

朱令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近日北疆传来消息,北方的骑兵频频袭扰边境,劫掠百姓,禁军多次出击,却因地形不熟,收效甚微。你久在丹阳,熟悉山地作战,朕想让你率丹阳兵驰援北疆,不知你可有信心?”

朱涌眼中精光一闪,这是他投奔武国后第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臣愿往!定不负陛下所托,击退匈奴,保边境安宁!”

三日后,朱涌率领两百丹阳兵出发,直奔北疆。

北疆地形复杂,多山地沟壑,匈奴骑兵来去如风,很难捕捉踪迹。

朱涌抵达后,并未急于出击,而是先派斥候探查地形,收集他们的活动规律。

“骑兵虽快,但不擅山地作战,且粮草补给依赖劫掠,我们可以利用地形设伏,断其粮道。”

朱涌指着沙盘,对麾下将领分析道:

“黑风口地势险要,两侧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通道,是匈奴劫掠后返回草原的必经之路。我们在此设伏,定能一举重创他们!”

将领们纷纷赞同。

朱涌当即下令,将丹阳兵分成三队。

一队埋伏在黑风口左侧悬崖,负责滚落巨石,封堵退路;

一队埋伏在右侧悬崖,负责射箭袭扰;

他亲自率领一队,埋伏在通道尽头,待匈奴进入埋伏圈后,发起正面冲击。

两日后,骑兵果然带着劫掠的粮草和牲畜,浩浩荡荡地驶向黑风口。

待他们全部进入通道后,朱涌一声令下,左侧悬崖的士兵推下巨石,瞬间将匈奴的退路堵死。

右侧悬崖的箭矢如雨般落下,匈奴骑兵大乱,纷纷四处逃窜。

“杀!”

朱涌率军从通道尽头杀出,丹阳兵个个奋勇,手中的长刀挥舞,直取匈奴骑兵。

匈奴骑兵被困在狭窄的通道里,无法施展骑兵优势,只能被动挨打。

这场战斗持续了一个时辰,匈奴骑兵死伤过半,剩余的人扔下粮草和牲畜,狼狈地翻山而逃。

朱涌一战成名,北疆边境的百姓纷纷拍手称快。

捷报传回江陵,朱令龙颜大悦,下旨封朱涌为平北将军,赐黄金百两,锦缎千匹,并将丹阳兵扩编至一千人,归其统领。

北疆的胜利,让朱涌在武国朝堂上站稳了脚跟。

之前对他心存疑虑的大臣,也纷纷改变态度,认可了他的能力。

朱令对他更是信任有加,时常召他入宫,商议军国大事。

“如今大瀚将要与陈、吴交战,国力损耗严重,正是我武国发展的良机。”

这日,朱令在御书房与朱涌议事。

“朕有意出兵收复之前被大瀚占领的地方,你觉得何时出兵为宜?”

朱涌沉吟片刻,道:

“陛下英明。大瀚若是两线作战,兵力分散,正是收复的好时机。但陈、吴与大瀚交战,胜负未分,我们若贸然出兵,恐引火烧身。不如先派使者与陈、吴联络,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大瀚。待大瀚疲于应对,我们再出兵河西,定能事半功倍。”

朱令闻言,眼中满是赞赏:

“爱卿所言极是,考虑周全。朕便派你为使者,前往陈、吴商议结盟之事。”

朱涌躬身领命:

“臣定不辱使命,促成同盟,为陛下收复河西,乃至日后讨伐大瀚,铺平道路!”

走出御书房,阳光洒在朱涌身上,他的身影愈发挺拔。

他知道,自己在武国的路才刚刚开始,复仇的火焰在他心中燃烧,而武国,将是他实现复仇、重振朱家的坚实后盾。

他抬头望向大瀚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南宫家,等着吧,用不了多久,我朱涌就会带着大军,踏平你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