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一意孤行的陈安?(2 / 2)

陆昭听完这番话,沉思良久之后说道:

“老梁啊,你说的有道理,是我考虑不周了,我这就去收拾行李,随你们一同进宫面见陛下!”

“嗯,这样就好,不然陆兄若是被人构陷,弟没办法开口相救啊!”

“好,那事不宜迟,我这就去收拾东西。”

————

丹阳郡,山地地区。

这里峰峦叠嶂,连像样的路都没有,只有山民踩出的窄径绕着崖壁蜿蜒,勉强可以算作一条路。

在这条路的尽头,太子南宫准已经亲自带人过来统计百姓的田产,方便日后给出补偿了。

“启禀殿下,李家有坡田两亩三分,位置在西坡老槐树下,去年共收粟三石。”

太子南宫准亲自提笔记下这些,然后问道:

“嗯,还有其他的吗?”

“有!院角有粮缸两个,存粮一石二斗,然后家中的农具有锄头两把、镰刀一把,还有几个漏水的陶罐,这个算吗?”

闻言,局促地站在一边的李家嫂子慌忙说道:

“殿下,这几个陶罐虽然破了,但是补补还能用,得记上——迁过去过日子才行,不然少件家什,干什么都不方便啊。”

太子南宫准点头称是,提笔记下这些,随后命人顶替自己去记录。

他已经亲自记录了十户的田产了,大概的情况也了解了,剩下的事就交给官吏们去做吧,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从记录田产的院子离开后,太子南宫准带人往山坡上走去,那里的官员正领着人在丈量田产。

山地的田不成片,多是顺着坡势开垦的小块,有的地方窄得只能容一人走。

负责丈量的官员就把竹杆一头抵在田埂上,红绳拉到另一头,另一个人就用石片在地上刻道:

“这是王家的田,长六杆,宽两杆,算一亩二分。”

“记——”

“王家一亩二分!”

“是!”

“殿下,您怎么来了?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草民拜见太子殿下!”

“都起来吧,不用多礼,我只是过来看看情况。”

“谢殿下!”

太子南宫准蹲下身观察官员们干活用的石片,上面的刻痕道道间距均匀,丝毫不差。

“你们测量田产的这个办法管用吗?百姓们怎么说?”

“启禀太子殿下,臣刚来的时候特意问过,山里人丈量土地都是用的这种办法,当地人管这个叫步量杆测,几十年没错过,您大可放心!”

太子南宫准不置可否地微微点头,随手指了一个老农问道:

“老伯,他说的是真的吗?您不用害怕,我是大瀚的太子,如果他说的是假话,我一定会惩罚他的!”

老农赶紧摇头,随后跑过来,学着官员的样子行完礼之后,解释道:

“殿下,这位大人说的都是真的,我们这几十年来用的都是这个办法!”

“嗯,那就好,如今统计的如何了?”

那官员起身,拿起账册递给太子南宫准,说道:

“启禀殿下,再有三天这个村子就能够统计完成了!”

太子南宫准接过账册,翻看了几眼后发现没问题,于是说道:

“好,你们都辛苦了,统计完这个村子之后准假三天,你们也休息一下吧。”

“谢殿下!”

官员们的话音刚落,山上就传来呼喊,一个少年捧着布包跑下来:

“周爷爷,我家在后山还有半亩药田,里面种着茯苓和杜仲呢,刚才忘说了!”

刚刚那位老农笑着拍了拍少年的头,说道:

“傻小子,没漏就好,这药田是你爹的命根子,迁过去后,郡里会给你家划块好地,让你们接着种药的。”

“真的吗?谢谢周爷爷,谢谢陛下!”

“真的真的,去一边玩去吧,这里没你的事儿!”

“好耶!”

少年听完,蹦蹦跳跳地又跑回去,帮着清点草药去了。

三天后,这个村子的账册终于理清楚了。

官员们把所有账册叠在一起,双手递给太子南宫准,汇报道:

“启禀殿下,南祥村共一百二十三户,田产合计八十七亩四分,粮缸一百五十六个,存粮共四十二石八斗,农具三百二十七件,连各家的鸡笼、陶盆都记上了,请您过目!”

“好啊,你们都辛苦了,等我核查一番后,咱们就可以停下来休息一阵子了。”

“不敢不敢,殿下您才是真的辛苦了,居然亲自跟着我们来到这么艰苦的地方,百姓们都在夸赞您呢。”

“不过是分内之事罢了,或许以后我当不上大瀚的皇帝了,但我终究是大瀚皇室的一员,理应为国家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