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随手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落叶,指尖微动,那落叶便违背重力般,在他掌心上方寸许之地缓缓悬浮、旋转起来。
“哗——!”惊叹声更大了。
接着,他拿起几片不同的叶子,手指翻飞,灵活得如同穿花蝴蝶,三两下就用草叶编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蚱蜢,用宽大的梧桐叶折成了一艘精致的小船,引得孩子们发出一阵阵更加热烈的惊叹和欢呼,看向他的眼神瞬间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崇拜和喜欢,立刻将他围得更紧了。
姜若站在一旁,没有再参与进去,只是安静地看着。
看着王悼瑾如此轻而易举、如此自然地就融入了孩子们中间,看着他被孩子们簇拥着、脸上那发自内心的、毫无阴霾的明亮笑容,她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暖洋洋的,几乎要溢出来。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王悼瑾,如此生动,如此……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暖气息,与他平日里那副高深莫测、偶尔神神叨叨的形象截然不同,却让她觉得更加真实,更加……令人心动。
福利院的院长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穿着朴素干净的老奶奶,听到院子里的动静,从楼里走了出来。
看到姜若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而且这位气质独特的年轻人似乎很受孩子们欢迎,老人脸上也露出了欣慰而和蔼的笑容,走过来打招呼。
王悼瑾见到院长,立刻收敛了与孩子们玩闹的随意,站起身,态度变得恭敬有礼,主动向院长问好。
与院长交谈时,他言语间对福利院的日常运作、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和健康状况都颇为关心,并非流于表面的客套,而是能提出一些切实的问题,显示出真诚的态度,这让阅历丰富的老院长对他好感倍增,连连夸赞姜若交了个“稳重懂事”的朋友。
接下来的大半个下午,王悼瑾和姜若都留在了福利院。
王悼瑾彻底化身“孩子王”,带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玩老鹰捉小鸡,给他们表演更加“炫酷”但不含任何危险力量的“小戏法”,还给那些年龄稍大、已经能听懂故事的孩子,围坐在树荫下,讲了一些他改编过的、删去了血腥恐怖情节、只留下奇趣和智慧的志怪传说与民间故事,听得孩子们如痴如醉,时而紧张屏息,时而开怀大笑。
而姜若则更多地扮演着温柔细心的角色。
她帮年龄小的孩子整理玩闹时弄乱的衣服和头发,耐心地给流鼻涕的孩子擦拭干净,给摔倒后瘪着嘴要哭的孩子温柔的安慰和拥抱,给午睡醒来的孩子分发王悼瑾“变”出来的、甜而不腻的糖果和点心。
在这里,她不再是那个走在街上会因为异瞳而遭受排斥、嘲笑甚至恐惧的“怪物”,而是被孩子们真心实意地喜爱着、依赖着的“姜若姐姐”。
这里是她的避风港,是她能够剥离外界所有恶意、感受到自身价值与纯粹温暖的地方。
王悼瑾偶尔停下与孩子们的互动,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追寻着姜若的身影。
看着她忙碌而认真的侧影,看着她蹲下身与孩子平视时那温柔得能融化冰雪的眼神,看着她眼中那因为付出与守护而闪耀的纯粹光芒,他心中那份“守护”的意念,如同被春雨滋润的种子,疯狂地生根发芽,变得更加坚定、更加具体。
他知道,这个世界给予这个女孩的恶意与不公太多,而他能做的,就是倾尽全力,为她撑起一片小小的、牢固的、充满阳光的天空,让她能够永远保有这份历经磨难却不曾泯灭的善良与纯真。
阳光透过梧桐树层层叠叠的枝叶,在院子里洒下细碎而晃动的金色光斑,孩子们的欢笑声、王悼瑾温和而富有磁性的讲故事声、姜若轻柔的安抚声、以及老院长偶尔慈祥的叮嘱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无比温馨、动人、仿佛能洗涤心灵的画卷。
直到夕阳西斜,将天边铺陈成一片绚烂而温暖的橘红色,霞光浸染了整片天空,两人才在孩子们依依不舍的挽留和告别声中,离开了慈心福利院。
走在被夕阳余晖笼罩的、渐渐安静下来的归家路上,姜若依旧主动牵着王悼瑾的手。
但这一次,她的步伐明显轻快了许多,像是卸下了什么重担,脸上带着久久不曾散去的、轻松而愉悦的浅浅笑容,那笑容是从心底里透出来的,让她整个人都焕发着一种柔和的光彩。
夕阳金色的光芒为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轮廓,那双异色的眼眸在霞光映照下,流转着更加迷离而梦幻的光泽。
王悼瑾感受着她手上传来的、不再那么紧绷的力道,侧头看着她在夕阳下格外柔和的侧脸,轻声问道:“今天……开心吗?”
姜若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用力地点了点头,仰起脸看向他,异色的眼眸弯成了好看的月牙,里面盛满了几乎要溢出来的快乐和满足:“嗯!很开心!”
她顿了顿,声音虽然依旧不大,却带着前所未有的清晰和认真:“谢谢你,王悼瑾。”
谢谢你的陪伴,谢谢你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温暖的你,谢谢你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我在意的地方,也谢谢你,给了我足够的勇气和安全感,让我有勇气将自己珍视的、这片小小的温暖世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
王悼瑾看着她眼中那毫无杂质的快乐和全心全意的依赖,心中一片温软的塌陷。他紧了紧握着她的手,指尖感受到她微凉的皮肤下传来的、鲜活的生命力,低头看着她,眼中带着宠溺的笑意,语气却故意带着几分随意:
“傻丫头,跟我还说什么谢。”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紧密地、依偎地融合在一起,仿佛再也分不开。
前方的路似乎还很长,但此刻,牵着手,沐浴在晚霞中,便是最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