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主旋律电影初(2 / 2)

是这个理。

尤其是吃了一段时间空饷,在张总面前心态都失衡了,确实没有那个厚脸皮再去求增加预算上限。

临走前先给黄博打了个电话。

“跟不跟我们一块走?”

“走!

我收拾收拾,再跟小欧说一声。”

“行,我等你!”

黄博望着镜子里自己的模样,再想到李元青对他说的那番器重之语。

起势就在今朝!

英国的摄影棚一点点搭着。

李元青相当于转了地球一圈。

又飞回国内了。

没有回顺义去见刘奕菲。

落地后直奔长春。

他要看看,长春制片厂的摄影棚有没有按照他提供的建造方案进行布景。

李国光厂长亲自陪同李元青参观检查。

“长影的历史传统很悠久。

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

李元青点点头。

“早有耳闻,长影建厂60多年了,拍摄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影片。

有人说长影就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说起过去的历史,李国光厂长总是骄傲的。

但提及近几年面临的困境。

却也是真实无比。

“差不多九十年代吧。

长影就陷入了困难,账面亏损超过三千万,拍摄电影数量也锐减至三四部。

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和人民群众想象的电影制片大厂有很大区别。”

“可我看长影现在的状态很不错。

你们是怎么走出困境的?”

“改革呗,再不改,厂子真经营不下去了。”

这又是另一条道路。

时至今日,这条道路尚未走出成果。

李国光厂长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只能说。

“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李元青没有接茬,把注意力转回到摄影棚内部陈设。

有点粗糙,大致能用。

“还行,等我带着剧组从英国转场,会再花几天时间对细节进行丰富和完善。

届时,还要劳烦厂长多多配合。”

李国光厂长摆摆手道。

“这都是小意思。

元青导演满意就好。”

空手来,就不能空手走。

离开长春制片厂之前,李元青翻阅了长影这几年正在筹备的项目。

一眼便看中了几部人物传记电影。

全是值得歌颂的英雄人物。

李元青笑道。

“厂长,我们青奕公司作为民营企业,也很想主动向主旋律电影靠拢。

所以我打算让青奕公司参与到长影的电影筹备中,不知道可不可行?”

“我们欢迎青奕公司投资,筹备的任务还是交给我们长影吧。

这方面,我们的经验更多。”

“也行,不知道青奕公司能分到多少份额?”

“呃...现在还谈不好。

导演和编剧们还在写剧本,要不你下次派人来和我们沟通?

反正无论是什么结果。

长影都没有反对意见。”

市场化改革的号角早已吹响。

奈何长影一直没能引入多少外部资金。

既然李元青主动提出投资长影的电影,长影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民营企业可不是人人都和李元青一般愿意掏钱投资电影。

错过这家金主,不知道下一位什么时候才会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