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拍摄场景(1 / 2)

李元青一边主持蝙蝠侠项目会,一边总结着自己需要的摄影场景。

首先是哥谭市。

这是影片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点。

导演助理菲尔-布思介绍道。

“最早的蝙蝠侠漫画中,主角活动地点其实是纽约。

后来改为虚构的哥谭市。

创作者之一的比尔·芬格被问及原因时表示。

‘使用虚构的城市名,意在让任何城市的任何读者都能够认同它。’

但其实哥谭这个名字依然指代纽约。

它表示愚人村,是纽约的城市绰号之一。”

菲尔拿出了近两百年前美利坚文学家华盛顿·欧文在自己创办的文学杂志《大杂烩》中,用这个名字讽刺纽约市的文化与政治的内容。

在dc漫画中也对该词源进行了引用。

“毫无疑问,纽约是最适配哥谭的城市。”

但另外一个助理格瑞斯-布格却对此持反对意见。

“或许一开始创作者格外钟情纽约。

但和dc宇宙其他城市和故事一样,由于作者、编辑和故事线的更换调整,哥谭市的地理信息在最初的几十年内一直在变化。

在建筑风格上是根据芝加哥城或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而规划,一些夸张的建筑还参考了小意大利和中国城的建筑元素。

而这些,在纽约并不存在。

如果把拍摄地定在纽约,会发现背景建筑和观众印象中的哥谭市有着巨大差别,这对观众代入电影造成了阻碍。”

李元青一直低着头,实在是蝙蝠侠的漫画太多了,他也在不断恶补知识。

但他对格瑞斯的观点有更多认同度。

因为他去过很多次纽约,这里的繁荣与哥谭市的腐朽还是有很大区别,强行找角度,无疑是在给堪景的员工以巨大压力。

而且,他完全能感受到漫画编辑们不断给哥谭市增加建筑和设定的情况,纽约、洛杉矶、伦敦西区、芝加哥、悉尼、东京还有香江等地建筑元素都曾出现在漫画中的哥谭市,这完全就是一锅大杂烩,离原始的纽约越来越远。

李元青问道。

“格瑞斯,你认为该选哪一座城市?”

“导演,我觉得芝加哥最合适。

夜空总是阴云密布,怪异的哥特式建筑高高耸立,表面的浮华之下,暗巷里藏污纳垢。这才是哥谭市。”

不止是李元青,会议室内其他人也发出了开怀的笑声。

他们当中很多人是看着蝙蝠侠漫画长大的,对哥谭市的情感非常独特。

这里的定义是美利坚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但它也承载着希望,一种不服从于制度的自由。

李元青没有当场拍板,而是在查看了纽约和芝加哥大量建筑照片,与美术设计师内森-克罗利商量了三天,才最终拍板把建筑景观原型定在芝加哥。

另外,李元青在安排美术组开始制图的同时,也提前给查德打了声招呼。

“我拍蝙蝠侠时,要去芝加哥城市中心拍摄街景。

华纳要提前做好协调。”

查德随口吩咐助理去准备就好。

这种情况根本用不到他这位总裁。

好莱坞拍摄街景是常有的事情,跟当地政府协商都形成了完整流程。

具体日期、封闭地段、占用时间...

全部都清清楚楚。

只要剧组开机,这些流程全部都会交由制片人处理。

哥谭市刚确定完,与喜马拉雅山相关的情节也不需要操心。

原时空诺兰去不了青藏高原,退而求其次选择在冰岛东南部的冰川。

虽然瓦特纳由库尔冰川是欧洲最大的冰川。

但终究只是相似。

喜马拉雅山才是最正宗的味道。

诺兰做不到,可李元青能做到啊!

“取景青藏高原的流程,我会找人去协调。

等有了消息,剧组再成立一个对接组,我任组长,安排至少二十人队伍与我一同回国。

并且,给演员以及所有随行人员增加一个体能训练。

想要上高原,身体差了绝对不行,你们会死的。”

李元青语气很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