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片年代(1 / 2)

韩三屏手里有最详细的信息。

欧美发行商买断,大概花了两千五百万美金,内地版权商花了1781万华币,再加上其他地区林林总总的版权费,早就超过了三千万美金。

他现在没办法鼓动李元青回国拍大片。

只能将这些资料交给陈诗人。

“凯歌,你再拍一部大片吧!

中影愿意支持你!”

陈诗人有点犹豫。

《荆轲刺秦王》给他带来的打击还是存在,媒体的批评至今仍在耳边回响。

很多人不知道,《荆轲刺秦王》的首映礼也是在人民大会堂,耗费了三年心血,首映之后,立即遭到媒体一致的质问,以至陈诗人不得不在公映前去日本修改影片。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陈诗人不打算在历史人物题材里死磕了。

即便他对《英雄》所宣扬的价值观非常不认同。

知识分子都在拥抱新自由主义时,张一谋怎么能给集体主义唱赞歌呢?

但他也看得出来,这部电影会比自己的《荆轲刺秦王》要成功,因为他在电影市场捞回了成本,而不是像自己那样,只有建设秦王宫的横店,能通过时间慢慢吸引资金回本。

所以,陈诗人经过分析。

得出一个结论。

华国电影市场成熟了。

《荆轲刺秦王》属于黎明前的黑暗,替所有华国导演走了一道弯路而已。

现在,他有机会再度出山,一雪前耻!

“老韩,我要拍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大片!

规格要和张一谋差不多!”

韩三屏一拍桌子。

“没问题!

你准备剧本,我帮你去筹钱!”

搞定了陈诗人。

韩三屏仍觉不够。

他将目光投向港台。

马上要启动和香江的市场谈判,电影市场作为其中一项也会有所放开。

到那时,再往碗里扒拉一点大导演和人才。

总之,《英雄》给了韩三屏很大的自信。

他要开启华语电影的大片时代!

青奕公司就剩下实习生王雪因在留守。

张昭依然没有回北京。

《少年天子》和《偷心》让他没有时间回北京休息。

王雪因还是第一次亲眼看见自己的大老板,真是年少帅气还多金。

平常都是电话通讯,熟悉声音,对相貌的熟悉还是来源于报纸和电视,没有亲眼看见的冲击力来得大!

李元青一边看《天下第一》的成片,一边漫不经心的问王雪因。

“公司就留你一个人在值守?”

“对,张总带着其他人去忙工作,留下我完成一些简单的宾客接待和业务运转。

当然,还有每天给李导收集信息材料。”

“你将来想做什么?

是在影视圈里混,还是说利用现在这个工作,稍微过渡一下,日后有新的发展道路,再辞职离去?”

王雪因解释道。

“我来公司不是为了过渡。

李导,我毕业于北电管理学院。

我的职业规划是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制片人。”

“制片很辛苦的,你一个女孩子吃不吃的消?”

“李导,你这就小瞧人了。

妇女能顶半边天,谁说女子不如男了!”

“停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