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定策远谋(2 / 2)

然而,兴奋之余,李怀德眉头微蹙,显露出一丝精明的忧虑。

他环视众人,声音低沉了几分:“同志们,成绩喜人,但有个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提前考量。如此重要的技术,向上汇报是必须的,这关乎国家利益,也体现我们的格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刘星海和赵老师:“但是,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红星轧钢厂是钢铁企业,不是专业的电机制造厂。一旦部里或其他上级部门了解到这项技术,很可能会将其划拨给那些专业电机厂进行规模化生产。届时,我们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成果,岂不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我们实践基地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最终可能只落得个‘技术来源’的名头,这……未免有些可惜。”

李怀德的担忧非常现实,瞬间给现场火热的气氛注入了一丝冷静。

众人面面相觑,确实,这在现行的体制和资源分配模式下,是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这时,吕辰上前一步,开口道:“李厂长的顾虑非常在理。不过,我认为,我们或许可以换一个思路来看待这个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这位年轻的团队核心身上。

“实践基地的根本宗旨,是‘产学研结合’,是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模式探索。”

吕辰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而不是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制造。建设一条实验性质的生产线,是完全必要且必须的,它的核心目的,应该是为了技术验证、工艺摸索、性能优化,以及为后续研发更先进、更特种的电机提供平台。这是我们的‘初心’。”

他看向李怀德,目光坦诚而坚定:“但是,如果我们试图建立一条专门的、面向市场的电机生产线,且不说轧钢厂是否具备相应的设备、资质和市场渠道,这本身就可能偏离了我们基地的优势定位,甚至会陷入与专业电机厂在成本、规模上的不利竞争。从全局来看,这无疑是一种资源错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并非最有利的选择。”

“我认为,应当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吕辰的声音清晰而有力。

“我们实践基地的专业,在于充当技术的源头,在于不断喷涌新的思想、新的方案。我们应该做的,是持续不断地创新技术,是建立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是掌握像‘掐丝珐琅’强电控制模块这样的核心关键部件的制造能力。”

他提出了一个核心战略:“我们可以总结为:重技术,轻资产。 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研发本身,而不是沉重的固定资产和生产线运营上。如此,我们才能永远站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始终保持敏锐和活力,真正当好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排头兵’和‘侦察兵’!”

吕辰的这番话,如同拨云见日,让在场众人,尤其是刘星海、赵老师等技术人员,眼中露出了深以为然的神色。

这正是他们内心深处所认同的科研机构的理想形态。

“至于眼前的需求,”吕辰话锋一转,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我建议,我们可以立即将这台脉冲电机进行模块化设计。将其分解为定子组件、转子组件、驱动控制板等几个标准模块。然后,由厂里出面,联系几家技术实力较强的协作厂家,分别向他们提供详细的技术图纸和要求,定制采购一批不同规格的定子、转子等核心部件。”

他解释道:“这样,我们既能快速获得足够数量和种类的部件,用于热处理线课题以及其他潜在应用的推进验证,又能在过程中检验我们设计方案的工程化可行性,同时还能扶持和带动兄弟单位的技术进步。而我们自己,则集中精力攻克更前沿的驱动算法、微型化、以及与控制系统深度融合等核心问题。”

这个“技术引领、协作生产”的思路,既务实又富有远见,瞬间打破了李怀德的担忧,也为实践基地的未来发展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

“好!说得好!重技术,轻资产!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当好排头兵!”刘星海教授击节赞叹,“吕辰同学这个思路,格局宏大,定位精准!我们高校和研究机构,就应该着眼于未来,致力于开拓未知,而不是沉溺于低水平的重复生产!”

赵老师也连连点头:“没错!咱们的优势是脑袋里的东西,是能不断生出金蛋的母鸡!把下蛋的活儿交给专业的养殖场,咱们专心优化品种、研究更好的饲料配方,这才是正道!”

诸葛彪、吴国华等技术骨干也纷纷表示赞同。

他们更渴望挑战新的技术高峰,而不是被束缚在一条固定的生产线上。

李怀德看着群情振奋的众人,心中的那点纠结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和更加宏伟的蓝图。

他用当即肯定道:“好!就按小吕兄弟说的办!咱们实践基地,今后就定这个调子!技术创新是根,标准规范是本,核心模块是魂! 其他的,能协作就协作,能外包就外包!我们要做的,就是永远比别人快一步,高一眼!”

他当场指示赵老师和诸葛彪:“赵老师,诸葛,你们立刻组织人手,开始脉冲电机的模块化设计分解,列出需要外协的部件清单和技术要求。节后一上班,我就让技术科和供应科去联系厂家!咱们双管齐下,研发和验证都不耽误!”

“是!”赵老师和诸葛彪齐声应道。

车间里再次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脉冲电机的成功,不仅解决了一个具体的技术难题,更在关键时刻,厘清并坚定了“红星-清华”实践基地的战略发展方向。

这个由吕辰清晰阐述的“重技术、轻资产、立标准、握核心”的发展模式,在此刻,如同经过淬火的精钢,被正式锻造成型,奠定了这块中国工业自动化试验田未来数十年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石。

脚下的路已然清晰,剩下的,便是披荆斩棘,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