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 > 第230章 再次投稿和安家宴

第230章 再次投稿和安家宴(1 / 2)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清晨的寒气尚未完全散去,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覆着淡淡霜花的屋顶和街面上,映出一片清冷的辉光。

吕辰踩着自行车,拎着一只母鸡,往娄家而去。

还是王叔开的门,吕辰将鸡交给王婶,径直来到后院。

后院静悄悄的,带着一丝宁谧。

谭令柔正在客厅里擦拭着茶几,见吕辰进来,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小辰来了,快进来,外面冷。”

“谭阿姨,晓娥呢?”吕辰问道。

“在书房里捣鼓她那宝贝稿子呢。”

谭令柔朝书房方向努了努嘴,眼神里满是慈爱与骄傲:“这孩子,自从知道她写的东西能在香港出版,还能帮到国家,这劲头足得哟,都快赶上你搞技术攻关了。”

吕辰笑着点点头,轻车熟路地走向书房。

推开虚掩的房门,只见娄晓娥正伏在书桌前,秀眉微蹙,手中的钢笔在稿纸上轻轻点划,似乎在斟酌某个词句。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她的侧脸上投下一层柔和的光晕,几缕发丝垂落颊边,更添了几分文静秀雅。

“大作家,一大清早就字斟句酌呢?”吕辰放轻脚步走到她身后。

娄晓娥闻声,眼中漾开笑意:“吕辰,你快帮我看看这一段,‘云海翻腾,霞光初绽,那道身影仿佛自亘古走来,携带着星辰的气息’,这样写会不会太夸张了?”

吕辰俯身看去,稿纸上字迹清秀工整,墨香犹存。

这部长篇仙侠小说定名为《玄演录》,延续了《道缘仙踪》的仙侠情缘主题,但无论是文笔的优美凝练,还是世界观的宏大精妙,人物塑造的丰满立体,都明显更上一层楼。

书中构建的仙侠世界更加波澜壮阔,情节跌宕起伏,情感刻画细腻动人,倾注了晓娥大量的心血,谭令柔也付出了大量时间参与创作。

“一点也不夸张,”吕辰由衷赞道,“意境营造得非常好,画面感极强。晓娥,你这进步太大了,我看比《道缘仙踪》还要精彩!”

得到吕辰的肯定,娄晓娥脸上飞起两朵红云,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

谭令柔也走了进来,笑道:“小辰说得对,晓娥这次是下了苦功的,我这当妈的都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了。”

“既然都觉得没问题,那咱们这就送去审核吧?”娄晓娥有些迫不及待,眼神亮晶晶地看着吕辰和母亲。

谭令柔与吕辰相视一笑,点了点头。

三人仔细将厚厚一沓《玄演录》手稿用牛皮纸包好,又封好了早已写就的家信。

信中,谭令柔细细叮嘱丈夫保重身体,字里行间是多年夫妻的深沉挂念。

娄晓娥则仔细地讲述着在北京的生活趣事和学习心得,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溢于纸面。

吕辰也在书房写了一封附信,简要汇报了自己在实践基地的工作进展和学业情况,语气恭敬而不失亲近。

带着书稿和信件,三人来到了市委大院。

通报过秘书后,没过多久,他们便被引进了宣传部长的办公室。

部长面容儒雅、目光睿智,见到他们,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尤其是对谭令柔和娄晓娥,态度十分和蔼。

吕辰将《玄演录》手稿双手递给部长,诚恳地说:“部长,晓娥的这部书稿已经完成了。我们记得您的指示,也知道这件事关乎国家声誉和文化输出,不敢怠慢。想着这是您亲自抓的工作,所以就直接给您送来了,请您审阅指正,安排下一步的渠道。”

部长接过手稿,轻轻摩挲着封面,非常高兴,感慨道:“好啊,太好了!晓娥同志年纪轻轻,笔耕不辍,用优秀的作品为国家争取外汇,传播我们的文化,这非常了不起!谭女士悉心培养,功不可没啊!”

他当场表示:“稿子我会立刻安排,通过可靠的渠道,尽快送到娄先生手中。请你们放心。”

接着,部长又关切地询问了吕辰在实践基地的工作情况。

他语重心长地说:“吕辰同志,你们的实践基地,最近可是名声在外啊!‘全流程自动化’的成功,意义重大,国家非常关注。听说你们又在热处理线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很好!要继续保持这股劲头。”

他话语中带着勉励,也隐含深意:“一旦自动化技术和模式在其他兄弟单位得到成功验证,那么,红星轧钢厂升级为部属直属企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你是厂校双方的天然纽带,更是基地的技术核心,要充分发挥组织和串联作用,团结大家,切实推动实践基地再出成果,再立新功!”

吕辰神色一凛,认真点头:“请部长放心,我一定牢记您的指示,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部长又和蔼地看向娄晓娥,关怀了她的学习和生活,并对她大学毕业后的工作方向给出了一些建议,鼓励她继续发挥特长,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其他岗位上,都能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部长看着眼前这一对出色的年轻人,眼中满是欣赏,他笑着说道:“谭女士,我看这两个孩子都非常好,和我家里的孩子也差不多年纪。工作学习之余要让他们去我家里坐坐,让他们年轻人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谭令柔闻言,脸上绽开欣慰的笑容,连忙点头应下。

临走时,他特意叫来秘书,吩咐给吕辰家送去三份单位发的过年福利,算是长辈的一点心意。

离开市委大院,已是中午时分。

冬日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驱散了清晨的寒意。

吕辰和娄晓娥辞别谭令柔,回到甲五号院,与早已等候在此的何雨水、陈雪茹汇合。

陈婶留在家里照看小念青,让年轻人去热闹。

雨水小心翼翼地捧出她那份特别的礼物——那盆在自家暖棚里精心照料、青翠欲滴的小葱。

葱苗根根挺立,绿意盎然,洋溢着勃勃生机。

“走吧,咱们给雨水的哥哥姐姐们送‘青’去!”陈雪茹笑着打趣道,一行人带着欢声笑语,骑着车朝着南锣鼓巷的方向驶去。

还未到红钢小院门口,喧闹的人声和诱人的饭菜香气便已扑面而来。

昔日荒芜的白地,如今已被整齐的青砖院墙环绕,崭新的木门上贴着红纸黑字的对联,字迹苍劲如松柏,一看就是赵老师的手笔,洋溢着浓浓的喜庆与希望。

院内,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王卫国、吴国华等六位房主,以及前来帮忙的汪传志等好友,正穿梭忙碌着,摆放桌椅,准备碗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辰子,晓娥,嫂子,雨水,你们可算来了!”王卫国眼尖,第一个看到他们,大步迎了上来。

雨水立刻献宝似的举起那盆小葱,声音清脆:“卫国哥哥,国华哥哥,还有各位哥哥姐姐,这是送给你们新家的礼物!我亲手种的,以后你们做菜就能用上最新鲜的小葱啦!”

那盆青翠欲滴、生机勃勃的小葱,在这冬日的院子里显得格外醒目,仿佛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钱师姐、李师兄等人围了过来,看到这充满生活气息又饱含真诚祝福的礼物,都惊喜不已,连连道谢,直夸雨水有心了。

雨水看着大家高兴的样子,自己也乐得合不拢嘴,大眼睛弯成了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