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定鼎(2 / 2)

他的讲解深入浅出,既点明了技术瓶颈,也给出了可能的攻关方向。

对应的飞剪系统图纸展开时,其复杂的机构连线和密密麻麻的标注,让钱工程师和孙工程师都忍不住站起身,凑近了些观看,眉头紧锁,但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第四子系统“喷码与分级”,第五子系统“集中监控与协同控制”。吕辰特别用红色粉笔画出了控制中枢的构想……

吕辰一路讲来,逻辑清晰,重点突出。

他不仅说清了“要做什么”,更阐明了“难在哪里”以及“可能怎么解决”。

最后,他总结道:“这五个子系统,环环相扣,最终将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生命体。它将极大提升效率、稳定质量、降低强度、保障安全!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厂校合作、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深化实践!我们相信,在清华大学的智力支持下,在轧钢厂的工业基础上,在领导的鼎力支持下,我们一定能攻克难关,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一流的自动化钢铁长城!”

吕辰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对他精彩汇报的肯定,更是对那个宏伟蓝图的向往。

接下来进入了提问与答疑环节。

孙工程师首先提问,他针对飞剪定尺子系统的高速精度问题,提出了关于动态测量误差补偿和剪切瞬间对生产线稳定性影响的具体担忧。

刘星海教授从控制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提前量预测、速度闭环反馈以及缓冲机构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及力学系同仁将在此环节进行精细的动力学仿真,以确保系统鲁棒性。

他严谨的学术语言和清晰的逻辑,让孙工频频点头。

随后,生产调度科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示范线建设期间,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对现有生产任务的影响?

李怀德副厂长适时介入回答,他表示厂里已经初步规划,可以利用车间一侧的闲置区域或待改造的旧生产线进行示范线搭建,前期子系统测试尽可能在实验台进行,最大程度隔离研发与生产。

同时,他会亲自协调生产计划,确保“研发生产两不误”。

他的回答务实而有力,展现出了出色的统筹能力。

电机系的教授补充了关于大功率电机启停对电网冲击及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解决方案;精仪系的老师则详细解释了他们将采用的新型非接触式传感器如何抵抗现场高温、粉尘干扰;无线电系的专家甚至前瞻性地提出了未来采用早期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离线优化的可能性……

答疑环节变成了高水平的技术研讨会。

清华教授团队深厚的学术底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轧钢厂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

之前的种种质疑和担忧,在这场高质量的交流中,逐渐被信心和期待所取代。

问答结束后,刘星海教授再次起身,代表联合课题组提出了整个研发过程的初步时间规划与阶段目标。

他将项目清晰地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预研。预计耗时6个月。

核心任务是深入现场测绘,建立精确数学模型,如飞剪动态补偿模型,进行大量实验室模拟和单元测试,如对中传感器、矫直辊系。

目标是解决‘理论上是否可行’和‘关键技术路径如何选择’的问题,产出详细的总体技术方案、各子系统设计图纸、控制逻辑原理图以及关键技术攻关报告。

第二阶段,子系统开发与集成测试。预计耗时8-10个月。

找一个闲置车间,搭建缩小比例或部分功能的实验台,进行子系统逐个调试和联调。

目标是暴露并解决图纸上无法发现的问题,产出一套在实验环境下稳定运行的功能完整的原型系统。

第三阶段,工业现场示范线建设与试运行。预计耗时10-12个月。

在真实生产车间选址,安装调试示范线,应对严苛工业环境挑战,并培训工人和维修团队。

目标是建设一条可以持续、稳定运行的工业示范线。

第四阶段,技术打包,建设新线。

待示范线完全成熟后,将成功经验‘打包’成经过验证的完整技术方案。

最终目标,是在红星轧钢厂建立一条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清华-红星’牌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并以此为标准,建设全新的生产线!

“同志们,”刘教授最后强调,“这四步走,步步为营。此项目,非简单模仿,实为开创奠基之举!一旦功成,我等便站于世界板材轧制自动化之潮头!”

周副局长频频点头,显然对这套严谨务实的规划非常满意。

杨厂长和孙书记代表轧钢厂和党委做了坚决的表态,承诺举全厂之力支持项目,成立由李怀德牵头的专项组,确保项目成功。

杨厂长语气坚定:“……周局长的指示,刘教授团队的规划,吕辰同学的讲解,都让我们深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红星轧钢厂全体干部职工,坚决拥护上级决定,全力支持、全程配合清华大学联合课题组的研发工作!要人给人,要场地给场地,要资源给资源!我们将成立由李怀德同志牵头的专项对接保障小组,确保项目顺利进行!这是我们轧钢厂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一定抓住它,打赢这场自动化攻坚战!”

会议结束,周副局长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踱到黑板前,背着手,仔细端详着吕辰留下的、已被擦得有些模糊的板书痕迹,又伸手摸了摸那些巨幅图纸的边角。

良久,他才回身,重重拍了拍吕辰的肩膀,眼底是毫不掩饰的激赏:年轻人,思路清楚,讲得透彻!这粉笔灰和手工墨线,比那冷冰冰的洋幻灯机,更有咱们工业人的温度和分量!好好干,未来是你们的!

李怀德看着被领导和专家围住的吕辰,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笑容。

这场定鼎般的会议,已经为他,也为红星轧钢厂,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吕辰轻轻舒了口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纸上谈兵的阶段已经过去,真正的、艰苦卓绝的攻坚,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