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好意思…”陈志国搓着手。
“见外了不是?”吕辰笑着把东西塞给他们,“一个寒假呢,都早点回来。明年开春,咱们‘213六虎’再一起啃《理论力学》那块硬骨头!”
“必须的!谁掉队谁请客!”汪传志起哄道。
大家说笑着,互相交代离别的言语,约定开学报到的时间。
小小的宿舍里,充满了真挚的同窗情谊和回家的期盼。
送别了室友,吕辰也收拾行装准备离校。
夜深人静时,他的意识沉入农场空间。
这里依旧温暖如春,与外界呼啸的北风形成鲜明对比。四百亩的空间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
新种的庄稼已经长到一尺来高,一片绿油油的景象。菜地里蔬菜长势旺盛,白菜墩实,萝卜露出红红的肩膀,菠菜、油菜绿油油一片。
山坡上,果树虽未挂果,但枝干茁壮。
畜禽区更是热闹非凡,六十余头大肥猪在圈里哼哼唧唧,膘肥体壮;十几只山羊安静地嚼着草料,毛色光亮;上百只鸡在草丛里觅食,鸭群、鹅群在划定的区域里嬉戏,意识扫过,各类禽蛋纷纷入库。
湖泊水波荡漾,鱼虾繁盛,不时有大鱼跃出水面,河蚌、甲鱼等静静躺在水底。
山坡上的蜂群早已分成两箱,采集的蜂蜜装满了七八个瓷坛。
仓库里,上万斤稻米、小麦堆成小山,几千斤火腿、腊肉、腊鸡、香肠挂满木架,石室里,十几坛猪油安静的摆放着。
另一边的石室里,数十个大木箱码得整整齐齐,里面是这些年各种渠道收来到古籍、字画。
这就是他最大的底气,一个隐藏在更高维度的、丰饶的避难所和物资库。
意念微动,将一批粮食、风干好的肉类、禽蛋、耐储存的蔬菜水果整理出来,准备寒假期间逐步“合理化”地拿回家中,改善家人生活,为即将到来的艰难时期做储备。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就在知识的沉淀、情感的牵挂、力量的积蓄和对未来的筹划中,平静地降临了。
寒风呼号,风雪漫天,敲打着宝产胡同甲五号院的窗棂。屋内却暖意融融,饭菜香气与炭火气交织,驱散了冬日的凛冽。
吕辰放下行李,与家人围坐桌旁。
表哥何雨柱忙着张罗饭菜,嘴上抱怨着学校放假晚,眼里却全是见到弟弟回家的喜悦。陈婶、陈雪茹和雨水则围着吕辰,问长问短。
吕辰打开嫂子缝的双肩包,从里面取出两本牛皮纸包着的书。
“表哥,嫂子,这次回来,从学校图书馆给你们借了两本书。”吕辰将书递过去。
何雨柱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接过一本,翻开封面,念道:“《营养卫生学》?哎哟,这名字可够拗口的。”他虽是大师傅,但对理论书籍一向头疼。
吕辰笑道,“这书里讲的是科学配比、营养均衡、食堂管理、卫生健康,跟你现在的工作很对路子,但是更系统、更科学。你不是老琢磨怎么让工友们吃得又好又实惠吗?这里面的理论能用上。”
何雨柱一听跟实际工作有关,立刻来了兴趣,粗粗翻了几页,虽然不少术语看不懂,但里面的图表和看着就专业。“成!这书好!我得好好瞅瞅,说不定真能鼓捣出几个新菜式,又健康又好吃,还是你小子想着我!”
另一边,陈雪茹也打开了递给她的书。这是一本《民间刺绣图案集》,里面绘制了丰富多彩的花卉、鸟兽、人物传统纹样,还有不少关于针法运用和色彩搭配的讲解。
“呀!这书可真漂亮!”陈雪茹眼睛一亮,她是行家,一眼就看出这本图集的珍贵之处。
“这些花样儿现在可不多见了,好多老样子都快失传了。你看这个‘百蝶穿花’的构图,多精巧!还有这个‘瓜瓞绵绵’的寓意,用在小孩的肚兜上最合适不过了……”她轻轻抚摸着书页,爱不释手,已然沉浸在刺绣的世界里。
吕辰解释道:“嫂子,这书是工艺美术出版社新出的,我们学校图书馆正好有。我想着你手艺好,见多识广,看看这些传统的精华,既能借鉴创新,也能给正阳门缝纫社的姐妹们提供些新样子。咱们的工艺,不能丢。”
陈雪茹连连点头,脸上泛着光:“小辰,你真是太有心了!这比送我什么都强!有了这个,明年开春我们合作社的新品就不愁没灵感了。好些老主顾就喜欢这些有讲头、有底蕴的花样。”
吕辰看着表哥表嫂满意的样子,心里也高兴。
他借书时颇费了一番思量,给表哥的书,既要贴合其手艺和经历,又不能是单纯的菜谱,那样太扎眼且显得“不思进取”,选择高校理论教材,既“又红又专”,又实用高级。
给嫂子的书,则要突出工艺美术价值和实用性,符合她裁缝的身份和合作社的需求,同时避开了可能被视为“封资修”的宫廷绣样,选择了更“人民性”的民间图案集。
陈婶在一旁看着,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好,都是有用的书!小辰在学校里出息,还时刻惦记着家里。柱子,雪茹,你们可得好好学,别辜负了小辰的心意。”
何雨柱拍着胸脯保证:“妈您就放心吧!我肯定把这书啃透了,让咱们轧钢厂食堂的饭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小雨水不干了,把小咪一把丢地上,摇着吕辰的手,“表哥,还有我的呢?”
“别急,有有有!”吕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青春之歌》,小雨水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就抢了过去。
“谢谢表哥,这下我也有这本书了,这下看赵莉还怎么和我显摆!”她对同学不借书给她看,耿耿于怀。
窗外寒意正浓,屋内书香弥漫,笑语晏晏,洋溢着知识的温度与家人间真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