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机械制造系5803班的课程排得满满当当,再加上不时安排的“校园建设劳动”,即便是吕辰这样体能远超常人的,也感到些许疲惫,更不用说他的五位舍友。
王卫国虽然体格健壮,但饭量也大,每月定量的粮票根本不够吃,常常晚上饿得睡不着;吴国华来自南方,本就清瘦,如今更是脸颊凹陷;任长空年纪最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常常对着食堂的窝头白菜发呆;汪传志嘴上抱怨最多,但干活从不偷懒,消耗也大;陈志国最为沉默,总是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连菜汤都要用窝头蘸完。
吕辰看在眼里,心中不忍。
虽然这是时代的普遍现象,但看着朝夕相处的舍友们面带菜色,他还是决定做点什么。
恰逢国庆假期将至,学校决定放假三天。
这日晚上熄灯后,大家躺在床上闲聊,说起假期安排。
除了陈志国打算去亲戚家看看,其他人都没什么计划,无非是在学校看书、睡觉,或者去海淀镇上逛逛。
吕辰觉得时机到了,他清了清嗓子,在黑暗中开口:“兄弟们,国庆放假三天,你们要是没什么安排,不如跟我去城里逛逛?大家来北京这么久,好多地方也没去过,正好咱们做个伴。”
“逛北京城?好啊!”汪传志第一个响应,他一骨碌坐起来,“俺早就想去天安门看看了!还有故宫!来了北京不去故宫,那不是白来了?”
“我也想去。”任长空小声说,带着期待。
吴国华推了推眼镜,语气温和:“确实是个好主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看古都风貌,也能增长见识。”
王卫国嗓门洪亮:“俺没意见!吕辰你带路,俺们跟你走!”
陈志国犹豫了一下:“我,我本来想去我姨家……”
吕辰笑道:“志国,你也一起来吧,人多更热闹。我家虽然不大,但挤一挤还能坐得下。我哥可是红星轧钢厂的接待灶大师傅,做饭手艺没得说,正好请大家去我家吃顿便饭,也让我家里人认识认识你们这些高材生。”
“去你家吃饭?”陈志国有些不好意思,“这太打扰了吧?”
“打扰什么!”王卫国大手一挥,“吕辰是咱兄弟,他的家就是咱的家!去!必须去!俺早就想尝尝地道的北京家常菜了!”
汪传志也起哄:“就是!吕辰你可别嫌我们吃得多!咱们这肚子,可是能装下一头牛的!”
众人一阵哄笑,气氛顿时热烈起来。陈志国见大家都这么热情,也不好再推辞,腼腆地答应了。
吕辰心中高兴,说道:“那说定了,国庆第一天早上,咱们去天安门、故宫转转,下午再去我家。”
十月一日清晨,秋高气爽,六人换上了最体面的衣服,跟着吕辰登上公交车向城里进发,一路上欢声笑语。
首先来到中山公园,古柏苍劲,亭台典雅,晨练的老人们打着太极拳,一派宁静祥和。他们在“保卫和平”坊前驻足,讨论着牌坊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渊源。
出了中山公园,大家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此时广场远不如后世宽阔,但那份庄严神圣感丝毫不减,巨大的毛主席像悬挂在城楼正中,鲜花、红旗和标语牌装点着广场,准备游行的队伍正在集结,彩车排列整齐,处处是鲜花和笑脸。
“这就是天安门广场!”王卫国激动地说,“比画报上还要气派!” 汪传志踮着脚张望:“快看那边,游行队伍要出发了!” 吴国华轻声赞叹:“国之盛典,民之欢庆,莫过于此。” 任长空和陈志国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脸上露出难得的灿烂笑容。
“俺们在这照个相吧!”汪传志提议。
大家找到中国照相馆的流动摄影师,五角钱一张帮忙拍了几张单人照和合照,约定取照片日期,又去纪念品商店买了天安门广场的风景照明信片,写上祝福的话语,给家里寄了回去,才继续逛街。
吴国华轻声吟诵起课本里关于天安门的诗句,任长空听得入神。陈志国则默默望着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神情肃穆。
穿过天安门城门洞,来到故宫博物院,吕辰花了一角二分钱买了六张票,开始了批判性参观封建糟粕的行程。
此时的故宫游客非常少,远非后世摩肩接踵的景象。院内更为空旷、安静,甚至有些荒凉感。很多宫殿都不开放内部陈列,游客主要是参观宏伟的建筑外部和庭院。
大家从“劳动人民参观古代帝王腐朽生活场所”“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批判封建制度”的角度出发,带着阶级教育色彩。
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紫禁城的宏伟与精美让这些工科生叹为观止。
太和殿广场开阔恢弘,汉白玉栏杆雕刻精美,让他们流连忘返。
王卫国指着太和殿巨大的广场和宫殿:“好家伙!这皇帝老儿一个人占这么大地方!这得多少老百姓给他干活才盖得起来!”
吴国华推着眼镜:“从建筑力学角度看,这斗拱结构和巨大的台基,确实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古代工匠的智慧令人惊叹。”
汪传志不以为然:“啥智慧?我看就是摆谱!这东西除了看着唬人,有啥用?还不如多盖几个工厂实在!”
任长空小声道:“但是,真的很好看,很震撼。”
吕辰适时引导:“所以啊,我们把它保护下来,变成人民自己的博物院。既能看到封建社会的压迫,也能学到古代的文化和艺术,这就是古为今用。”
登上太和殿的台阶,来到大殿廊下。
“这太和殿的柱子,得多大的树才能做成啊?”任长空摸着巨大的蟠龙金柱惊叹。
“古代皇帝就在这儿上朝?真是奢侈!”汪传志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