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清热,解毒(2 / 2)

苏婉仪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添了几分郑重。

“不瞒姐姐,妹妹今天来,是有一事相求。”

她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

“姐姐的‘天然染料’之策,利国利民,妹妹拜服。陛下龙心大悦,下旨设立‘皇家染料工坊’,由工部督办。”

“只是……这法子是姐姐您想出来的,工部那些大人,空有章程,却不知细务该如何落实。这不,都快吵翻天了。”

我的心,沉了下去。

果然。

“他们吵什么?”我问。

“吵这工坊,该由谁来管。吵这菜蔬瓜果,该从何处收。吵这染料制出,又该如何定价,卖给谁。”

苏-婉-仪看着我,目光灼灼。

“说到底,他们是怕。怕辜负了姐姐您的妙计,也怕……办砸了,担不起陛下的雷霆之怒。”

“所以妹妹斗胆,想来向姐姐讨个主意。这后续的章法,究竟该如何?”

她说完,整个偏殿,安静得可怕。

我能听见窗外蝉鸣。

一声一声,都在催我的命。

我懂了。

他们把我的“饺子皮计划”,当成了治国的第一步。

现在,他们等着我,走出第二步,第三步。

可我连第一步是怎么迈出去的都不知道!

我脑子里,一片空白。

我能有什么主意?

我看着苏婉仪那张写满“求知”的脸,急得满头是汗。

不行,我不能露怯。

我现在说我不知道,她会怎么想?

她会觉得,我在藏私。

觉得我不肯把真正的核心机密,告诉她这个“盟友”。

那我好不容易才拉来的一个盟友,就这么没了。

怎么办?怎么办?

我的脑子,飞速运转。

工坊,收购,定价,销售……

这些词,对我来说,太陌生了。

我唯一熟悉的,只有我的小厨房。

对了,厨房。

如果把这个工坊,当成一个……超大的厨房后厨呢?

我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个深思熟虑过的军师。

“其实,不难。”

我开口了。

我自己都惊讶,我的声音居然这么平静。

“这事,得分成几块。”

“第一,是源头。也就是收购。不能只靠工部自己去收,乱。也容易出纰漏。”

“得给那些农户,定个标准。什么样的菜,什么样的瓜,才符合咱们的要求。让他们自己送上门来。”

“工坊只管验收,合格的,就给钱。不合格的,退回去。”

苏婉仪的眼睛,亮了一下,她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等着我继续。

“第二,是管理。”

“工坊内部,得有人管着。但这人,不能是工部的官。”

我想到那些御膳房管事太监的油水。

“官”字,就意味着腐败和低效。

“得从民间,找那些有经验的,懂经营的商户。让他们来管生产,管人。朝廷只派人,监督账目。这样,权责分明,谁也别想在里面动手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市场。”

我说到这里,想到了我梦想中的连锁小饭馆。

“这染料做出来,不能只卖给一家。更不能由皇家自己垄断。”

“得放开。让所有想做丝绸生意的商人,都能来买。价钱,就定一个基础价。谁的丝绸做得好,谁就能挣钱。谁偷工减料,百姓不买他的账,他自己就倒了。”

“这叫……优胜劣汰。”

我说完了。

我把我脑子里,所有关于“如何经营一家饭馆”的知识,全都套了进去。

什么供应商管理,什么店长负责制,什么开放市场自由竞争。

我觉得我说的,狗屁不通。

哪有把国家工坊,当成饭馆来管的。

苏婉仪,却听得入了迷。

她看着我,眼神从最初的探究,变成了震惊,最后,是完完全全的崇拜。

她站起身,对着我,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姐姐。”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你不是在教我如何管一个工坊。”

“你是在教我,如何……经世济民。”

她抬起头,眼眶是红的。

“源头把控,权责分离,市场放开,优胜劣汰……”

“此十六字,字字珠玑,可为万世法!”

“婉仪,受教了!”

她说完,又拜了拜,然后,转身就走。

步履匆匆,像是要去办一件天大的事。

我一个人,愣在原地。

经世济民?

万世法?

我看着桌上那杯已经凉透的茶水。

我刚刚……是不是又干了什么不得了的事?

我只是想告诉她,一个厨房后厨,是怎么运作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