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心灯相传(1 / 2)

清晨五点半,城市还在沉睡,张振华却被窗外隐约传来的扫地声唤醒。他走到窗前,看到那位熟悉的环卫工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在黎明前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黎明前的修行

「要下去看看吗?」苏芮不知何时也醒了。

他们悄悄下楼,街道上只有环卫工人和他的扫帚相伴。老人看见他们,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么早?」

「我们来陪您扫地,」苏芮微笑着说。

老人摇摇头:「这活儿脏,你们城里人做不来的。」

但在他耐心的指导下,他们还是尝试着拿起了备用的扫帚。扫地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巧劲和节奏。

「扫地如修心,」老人一边示范一边说,「要把垃圾扫净,但不能扬起灰尘。要用力,但不能急躁。」

张振华在重复的扫地动作中,感受到一种奇特的宁静。这确实是一种修行——专注于当下,与环境和谐共处。

早餐摊的传承

天微亮时,早餐摊开始营业。今天他们注意到摊主的女儿在帮忙,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女孩,动作还略显生疏。

「我在外地读大学,放假回来帮忙,」女孩边包包子边说,「以前觉得这工作很辛苦,现在却能体会其中的意义。」

她母亲在一旁补充:「做早餐要用心,因为很多人一天的能量就从这里开始。」

女孩包包子的动作渐渐熟练,母亲眼中流露出欣慰。张振华看到了一种无形的传递——不仅是手艺,更是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理解。

「存在通过代际传承延续自己,」苏芮轻声说,「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小型的文明。」

公交车上的人生

早高峰的公交车上挤满了人。一位孕妇站着,立即有三个人同时起身让座。

「您坐我这里!」

「这边更方便!」

「我马上要下车了!」

最终一位年轻人让出了座位,其他两人报以赞赏的目光。这个简单的场景让张振华看到了人性中的光明。

在车厢后部,一个小孩在哭闹。令人意外的是,周围的乘客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反而有人做鬼脸逗孩子笑,有人递上小玩具。

「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是最美的风景,」苏芮感动地说。

下车时,张振华帮助一位拎着大包小包的老人。老人连声道谢,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市集的智慧

上午的市集比往常更加热闹。在一个卖传统糕点的摊位前,老师傅正在手把手教徒弟。

「火候很重要,」老师傅说,「不够则生,过则焦。就像做人,要懂得把握分寸。」

徒弟认真听着,偶尔提出问题。这种师徒关系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少见,却蕴含着深厚的智慧。

隔壁摊位卖的是手工编织品。编织的老奶奶说:「每根线都要到位,少一根整个图案就不对。人生也是这样,每个经历都有它的位置。」

张振华在这些手艺人身上看到了对待工作的神圣态度。他们不只是在谋生,更是在通过工作修行。

意外的导师

午后,他们在公园遇到了一位特别的老人。老人坐在长椅上喂鸽子,鸟群在他身边起落,形成和谐的画面。

「要试试吗?」老人递过一把玉米粒。

当张振华伸出手,鸽子们谨慎地靠近,最后终于有一只大胆的在他手上啄食。那种轻微的触感让他心中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