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1章 第1章 讴(讴)ou,“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第1章 第1章 讴(讴)ou,“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1 / 2)

讴(讴)ou,歌曲。《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书·艺文志》中那句“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寥寥数语,却为我们揭开了两千多年前一场意义深远的文化革新运动。我们深思。

故事原文与注解

首先,我们来看《汉书·艺文志》中的这段原文及相关注解:

· 原文:

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 注释:

· 孝武:指汉武帝刘彻。“孝武”是其谥号。

· 乐府:原是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对其进行改制、扩充职能,负责采集各地民间歌谣、配制乐曲与演唱。

· 代、赵、秦、楚:均为战国至汉初地域名称。代地约今山西北部,赵地约今河北南部,秦地约今陕西甘肃,楚地约今长江中下游。这基本覆盖了当时中国的主要文化区域。

· 讴、风:泛指民间歌谣。

·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点明这些歌谣的创作特点,都是因现实生活中的悲欢离合而心生感触,为具体事件所激发创作。

· 翻译:

自从汉武帝设立乐府并采集民间歌谣,于是有了代、赵地区的民歌,秦、楚地区的风俗乐曲。这些歌谣都是(百姓)因现实生活中的哀乐之情而有所感触,根据具体事件创作发出的。

创作背景探析

汉武帝“立乐府”采诗,并非一时兴起,其背后有多重深意:

1. 文化需求:重构礼乐,观风知政

· 汉初统治者反思秦亡教训,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重构国家礼乐制度成为迫切需求。

· 乐府采集的“代赵之讴,秦楚之风”,正是为了丰富庙堂音乐,也为统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各地民情风俗、社会状况的窗口,即所谓“观风俗,知薄厚”,以便调整政策。

2. 个人因素:武帝的偏好与赵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