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bái,显着。《汉书·冯奉世传》:“威功白着,为世使表。”
“威功白着,为世使表”这句出自《汉书·冯奉世传》,不仅是对一位西汉将领的褒扬,更承载了关于个人担当、规则与成效的深层思考。冯奉世的故事,即使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人物与典故详解
冯奉世其人
冯奉世,字子明,西汉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人,后迁居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他出身将门世家,祖上冯亭是战国末年韩国上党太守,在长平之战中战死;冯唐更是汉文帝时期以直言敢谏闻名的人物。汉武帝末年,冯奉世以良家子身份被选为郎官,步入仕途。
冯奉世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汉昭帝时,他补任武安县长,后失官,年过三十却失业。面对挫折,他没有沉沦,而是刻苦研读《春秋》和兵法,加深对微言大义和军事谋略的理解。这段积累为他日后建功立业奠定了基础,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
“威功白着”的故事背景
“威功白着,为世使表”出自班固《汉书·冯奉世传》的文末赞语,是史家对冯奉世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这其中,平定莎车国之乱是他生涯中最能体现其胆识与担当的事件。
· 临机决断: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冯奉世奉命护送大宛等国宾客回国。行至西域伊修城时,得知莎车国联合他国杀害汉朝任命的莎车王万年及使者奚充国,并与匈奴结盟,背叛汉朝,致使西域南北道交通断绝。面对危局,冯奉世与副使严昌商议后认为,若不火速反击,莎车势力将日益壮大,势必危及汉朝在整个西域的统治。
· 矫制发兵:在当时,没有朝廷诏令擅自发兵是重罪。但冯奉世当机立断,假托皇帝命令,以符节告谕西域诸国,征发南北道共一万五千人,亲自率领进攻莎车。此举充分体现了“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则专之可也”的《春秋》之义。
· 功震西域:冯奉世率军迅速攻破莎车都城,莎车王自杀。他将莎车王首级传至长安,诸国平定,威名震动西域。随后西至大宛,大宛对其敬重有加,献名马“象龙”于他。
功绩背后的争议
冯奉世回到长安后,却遭遇了封赏的争议:
· 丞相、将军等认为他功绩显着,应按《春秋》之义,予以封侯爵赏赐土地。
· 少府萧望之则反对,认为冯奉世虽有功,但擅自矫制发兵,此例不可开,否则以后使者会争相效仿,在万里之外为国家滋生事端。
汉宣帝最终采纳了萧望之的意见,仅升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而未封侯。这一决定,也体现了朝廷在褒奖功绩与维护中央集权、法制程序之间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