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1章 第7章 軷bá,“取羝以軷”

第1章 第7章 軷bá,“取羝以軷”(1 / 2)

軷bá,祭祀路神。祭后以车轮碾过牲体,以示出行无艰险。《诗经·大雅·生民》:“取羝(di)以軷。”(羝:公羊。)

《诗经·大雅·生民》是周族史诗之一,记载了周人始祖后稷充满神迹的诞生与开创农业的历程。其中“取羝以軷”一句虽简短,却蕴含丰富的文化密码。让我们从原文解析入手,逐步揭开这段古老文本的深层意义。

一、原文与注释

原文节选(第八章):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注释:

· 羝(di):公羊,特指祭祀用的雄性牺牲

· 軷(bá):古代祭路神仪式。具体指将车轮碾过祭牲,象征清除前路灾厄

· “取羝以軷”直译:取来公羊举行軷祭

二、全章白话翻译

(后稷教导周人祭祀的场面)

说起我们的祭祀何等隆重?\/ 有人舂米有人舀取,有人簸糠有人揉搓。\/ 淘米声嗖嗖响,蒸米热气腾腾。\/ 众人商议筹划,取来公羊行軷祭。\/ 或烧或烤奉神灵,祈求来年更丰登。

三、创作背景与上下文

《生民》创作于西周初期(约公元前11-10世纪),是周王室祭祀祖先的颂歌。诗中后稷被塑造成“农神”形象:

· 第三章:其母姜嫄履巨人足迹神秘受孕

· 第四章:后稷被弃而不死,受牛羊飞鸟庇护

· 第五至七章:天生精通农耕,培育良种

· 第八章:建立祭祀制度,其中“軷祭”标志着周人将农业文明与礼制结合

四、深层寓意解析

1. 牺牲的象征体系

公羊作为雄性祭品,体现:

· 阳刚之气:契合祈求丰产的生殖崇拜

· 血祭传统:通过生命交换实现人神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