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1章 第5章 拔bá,“秋八月朔,大风…松柏斯拔”

第1章 第5章 拔bá,“秋八月朔,大风…松柏斯拔”(1 / 2)

拔bá,拔起来,拔出来。《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秋八月朔,大风…松柏斯拔。”(朔:夏历每月初一。斯:乃,就。)

我们一起来解读《三国志》中这段关于天象示警的着名记载。这不仅仅是一次自然灾害的记录,更是一扇窥视三国时期政治与哲学思想的窗口。

故事原文、注释及翻译

· 原文:

(黄龙元年)秋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水八尺,吴高陵松柏斯拔,郡城南门飞落。

(选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 关键注释:

·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这是孙权正式称帝后的第一个年号,意义重大。

· 秋八月朔:指农历八月初一。“朔”即初一。

· 大风:指极强的风暴,很可能是台风。

· 江海涌溢:长江和海水暴涨倒灌。这是对风暴潮的准确描述。

· 平地水八尺:平地上的积水深达八尺。按三国时一尺约24.2厘米计算,八尺约为1.93米,灾害极其严重。

· 吴高陵:指孙权的父亲孙坚的陵墓。

· 松柏斯拔:松树和柏树都被(大风)连根拔起。“斯”是文言虚词,意为“就”、“于是”。

· 郡城南门飞落:吴郡郡城的南门被吹飞了。

· 白话翻译:

(孙权称帝那年的)秋八月初一,刮起了巨大的风暴,长江和海水汹涌倒灌,平地积水深达八尺。先帝孙坚陵墓上的松柏树都被狂风连根拔起,吴郡郡城的南门也被吹飞了。

典故背景

1. 历史时刻:孙权的“高光”与“阴影”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229年,正是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正式登基,建立吴国,并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的关键年份。称帝是个人事业的巅峰,本应普天同庆。然而,这场不期而至的超级风暴,却给这场盛典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2. 文化信仰:“天人感应”思想

在董仲舒阐发的汉代儒家哲学中,“天人感应”是主流意识形态。它认为,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灾异)与人间政治的清浊、统治者的德行有着直接的关联。君主失德,天就会降下灾异以示警告。因此,日食、地震、洪水、大风等都是需要被严肃解读的“天象”。

3. 特殊地点:“高陵松柏”的象征意义

· 高陵:是开国奠基者孙坚的陵墓。祖坟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国运的根基、龙脉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