骜ào,骏马。《吕氏春秋·察今》:“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乘良马是希望能跑千里,不是希望得到好马的名字。骥:好马。)
我们来深入解析《吕氏春秋·察今》中这句充满务实精神的名言:“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超越形式、追求实效的深刻智慧。
原文与语境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篇。该篇的核心论点是:明君治国,不应死守古代制定的成法,而应洞察并适应当前时代的变化,从而制定符合现实的法令。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是文中一个精妙的比喻,用以支撑其核心观点。
【原文节选】
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分句详解与翻译
· 良马期乎千里:
· 良马:好的马。
· 期:期望,要求。引申为目的、追求。
· 乎:介词,相当于“于”。
· 千里:指日行千里的实际能力。
· 释义:我们对于好马的期望,是它能日行千里。
· 不期乎骥骜:
· 骥:音 ji,古代指一种能日行千里的良马,常特指传说中的名马。
· 骜:音 áo, 古代另一种名马。
· “骥骜”连用:代指一切着名的、拥有响亮名号的宝马。
· 释义:而不是期望它一定要是名为“骥”或“骜”的这类名马。
【现代翻译】
(所以说,)我们对于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非是“镆铘”那样的名剑;对于好马,只要求它能日行千里,不要求它非是“骥”、“骜”那样的名马。 而能够成就功业、留名青史,就是古代先王所追求的“千里马”(即最终目的)。
创作背景与思想根基
1. 《吕氏春秋》与“杂家”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下学者编撰的一部巨着,其思想兼收并蓄儒、道、法、墨等各家学说,被称为“杂家”。其目的旨在为即将统一天下的秦国提供一套完整的治国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