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涉及中唐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 文风:一反当时骈文的浮华空洞,用骈文的工整形式,注入充实的内容和严密的说理,被称为“经世有用之言”。他的文章逻辑清晰,说理透彻,极具感染力。
· 影响:被后世如苏轼、司马光等大家极力推崇,视为从政者的必读经典。
2. 作者介绍
· 《新唐书》是由北宋欧阳修、宋祁等名家编撰的纪传体断代史书。它相较于五代时期编撰的《旧唐书》,更加注重“文彩”和“义法”,即语言的凝练和春秋笔法的运用。因此,在《新唐书·陆贽传》中,用“视案籍烦简,系轻重视之”这样高度凝练的语言来概括陆贽的理政特点,正是其编纂风格的体现。
四、 寓意分析
“视案籍烦简”短短五字,寓意深远:
1. 一种高效的管理哲学:它揭示了管理的核心不是埋头苦干,而是甄别、筛选和决策。管理者需要具备从海量信息中辨别真伪、区分轻重的能力。
2. 一种务实的工作方法:它反对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工作价值不在于处理了多少文件,而在于解决了多少实质性问题。追求的是“简”而非“烦”,是实效而非过程。
3. 一种清晰的权责观念:陆贽作为宰相,他的职责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系轻重视之”。重要的事情(“重”)亲自处理或上报皇帝,次要的事情(“轻”)则交由下属或按规章处理。这体现了对自身职位的准确定位。
五、 结合现实论述
陆贽“视案籍烦简”的智慧,在今天的信息爆炸时代和各类组织中,显得尤为珍贵。
1. 在个人时间管理与信息处理中:成为自己的“宰相”
现代人每天面对海量的邮件、消息、报告和待办事项,很容易陷入“瞎忙”的状态。我们可以学习陆贽:
· “视”:每天开始工作前,先审视所有任务(案籍)。
· “辨烦简”:用“艾森豪威尔矩阵”等工具,区分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哪些是核心工作(重且简),哪些是琐碎杂事(轻且烦)。
· “系轻重视之”: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务;将不重要不紧急的琐事(烦)果断删除或推迟。这能让我们从信息的奴隶变为时间的主人。
2. 在企业管理与组织运营中:打造高效能组织
许多企业正深受“大企业病”之苦,其典型症状就是流程繁琐、会议冗长、报表成灾(“烦”)。
· 管理者:应像陆贽一样,建立有效的汇报和决策机制。要求下属提交简明扼要的报告,抓住核心数据和问题,避免长篇大论。会议也应有明确议程和输出,杜绝空谈。
· 组织设计:应定期审视内部流程,简化不必要的审批环节,砍掉不产生价值的报表,将资源集中在最能创造价值的核心业务上。这正是一种“视案籍烦简”的组织实践。
3. 在公共服务与政府治理中:推进“放管服”改革
“视案籍烦简”是现代“简政放权”理念的古代先声。
· 对民众和企业:要大力削减各种繁琐的证明、复杂的审批流程(“烦”),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便民措施,实现政务服务的“简”。
· 对内部管理:要破除文山会海,让干部从无尽的填表和写报告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用于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重”)。
结论:
陆贽的“视案籍烦简”,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智慧。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组织治理中,最高级的能力并非处理繁杂事务的“勤奋”,而是辨别事物本质、分清主次先后、追求简约高效的“明智”。在当今这个以“注意力”为稀缺资源的时代,学会像一代名相陆贽那样,勇敢地对“烦”说“不”,智慧地对“简”和“重”说“是”,是我们提升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