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3章 第1章 安ān,“羽问:“沛公安在?””

第3章 第1章 安ān,“羽问:“沛公安在?””(1 / 2)

安ān,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汉书·高帝纪》:“羽问:“沛公安在?””

关于《汉书·高帝纪》中“沛公安在”的典故,我将从原文呈现、注释翻译、典故背景、现实意义四个层面为您系统解析。

一、原文与语境

《汉书·班固·高帝纪第一》

汉王败,西过梁地,至虞。谓左右曰:“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者。”谒者随何进曰:“不审陛下所谓何也?”汉王曰:“孰能为我使淮南,令之发兵背楚?留项王于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万全。”随何曰:“臣请使之。”乃与二十人俱使淮南。至,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因说太宰曰...

```

(后文记载随何成功游说英布叛楚,项羽陷入两面作战困境)

《史记·项羽本纪》补充关键场景: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淮阴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闻将军。”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则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

核心对话出处:

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 **羽问:“沛公安在?”

二、注释与翻译

关键词语注释:

· 羽: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 沛公:刘邦(前256-前195)的尊称,因起兵于沛县而得名

· 安在:文言疑问句式,“在安”的倒装,意为“在哪里”

· 语境:该对话发生于公元前203年楚汉相争最激烈的广武对峙期间

现代汉语翻译:

(项羽在战场上寻找刘邦时急切地)问道:“刘邦在哪里?”

三、典故整体解析

历史背景:

楚汉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刘邦联合各地诸侯对项羽形成战略包围。项羽因粮道被彭越截断、大将龙且兵败身亡而陷入被动,急于通过决战扭转局势。

场景还原:

在广武涧两军对垒时,项羽欲与刘邦单独对决,刘邦却以“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拒绝。当项羽发现刘邦不在阵前时,脱口问出“沛公安在”,体现其:

1. 战术焦虑:面对多点作战的困境

2. 性格局限:崇尚个人勇武而轻视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