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2章 第19章 隘è,“君子隘穷而不失”

第2章 第19章 隘è,“君子隘穷而不失”(1 / 2)

隘è(厄),穷困,窘迫。《荀子·大略》:“君子隘穷而不失。”(不失:指不改变信仰。)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富有现实意义的命题。让我们来详细解读《荀子·大略》中的这句“君子隘穷而不失”。

一、原文、注释及翻译

1. 原文所在段落

这句话出自《荀子·大略》篇,其上下文是:

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

2. 单句解析:君子隘穷而不失

· 君子:在儒家思想中,指有高尚道德、完备人格的人。

· 隘 (ài) 穷:指处境困窘,走投无路。“隘”指路途狭窄,引申为境遇窘迫;“穷”在古代多指仕途不顺或理想无法实现,与“达”相对。

· 而:转折连词,却。

· 不失:不失去,不放弃。这里特指不丧失其固有的德行与操守。

3. 翻译

君子即使处于困窘窘迫的境地,也绝不会丧失他应有的道德与操守。

4. 整段翻译

君子即使困窘也不失其道义,即使劳累疲倦也不苟且偷安,即使面临祸患也不忘平生所发的誓言。

天气不寒冷,就无法知道松柏的坚挺;事情不艰难,就无法知道君子无时无刻不在坚守着他的正道。

二、作品与故事介绍

1. 《荀子·大略》简介

· 《荀子》:战国末期儒家大师荀况的着作集。荀子思想博采众长,但又独具特色,他提出“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和礼法教化的重要性,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 《大略》篇:此篇被认为是荀子弟子对其言论的摘录汇总,内容涉及治国、修身、学习、礼仪等多个方面,如同“语录精要”,故称“大略”。其思想精粹,但体系性不如其他篇章严密。

2. 作者荀子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 思想特征:

· 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他认为人的天性是恶的,其善者是通过后天的“伪”(人为努力)实现的。因此,他极度强调礼法的教化与规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