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阁:高耸入云的楼阁。
蒙笼:云雾笼罩的样子。
掍成:浑然一体。
流离:光彩闪烁流转。
冤延:同“蜿蜒”,曲折绵长。
翻译:
乘着云阁上下往来啊,但见云雾纷纭,浑然一体。(云气)拖曳着虹彩的光辉流转啊,飞扬着青翠的烟气蜿蜒不绝。
扬雄的历史评价
扬雄是西汉末年一位在思想和文学上都具有承前启后地位的巨匠,其评价历来复杂而多元。
1. 文学家:“扬马”并称的辞赋大家
在文学史上,他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他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大赋,结构宏大,辞藻华丽,意在“讽一而劝百”,虽有讽谏之意,但客观效果仍是铺陈帝国的强盛与皇帝的威仪。
其赋作的一大特点是极具想象力和语言创造力,如上文所引对云气的描绘,将现实建筑与神话幻想融为一体,形成了光怪陆离的艺术境界。
2. 思想家与学者:寂寞的儒道集大成者
他模仿《论语》作《法言》,批判神学化的经学,重申儒家正统思想。
模仿《周易》作《太玄》,构建了一个融合儒、道、阴阳家的宏大哲学体系,探讨宇宙本源与规律。然而《太玄》过于艰深,当时人皆嘲笑他“不能画一奇,出一策”,唯刘歆赞其“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预言其价值后世方知。
他还是着名的语言学家,着有《方言》,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着作。
3. 身后的争议与地位的沉浮
污点:王莽篡汉后,扬雄曾作《剧秦美新》文,歌颂新朝,这成为他一生最大的政治污点,被后世如朱熹等人严厉批评为“莽大夫”。
平反与推崇:尽管如此,韩愈、司马光等大家仍极力为他辩护。韩愈将其置于儒家道统之中,认为他“大醇而小疵”。司马光更是花费三十年时间为《太玄》作注,盛赞其“诋斥圣人,其大醇而小疵”。
定论:总体而言,扬雄被视为一位学问渊博、思想深刻但生不逢时、性格淡泊的学者。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公认的,其思想着作虽在当时寂寞无闻,却对后来的桓谭、王充乃至魏晋玄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
“郁萧条其幽蔼兮,滃泛沛以丰隆”这句赋文,不仅是扬雄瑰丽文采的体现,也隐喻了他本人的思想与命运:其学说如云海般深邃浩瀚,却因过于超前和深奥而显得“幽蔼”不明;其身后的声名,也如云气般聚散沉浮,历经争议,最终奠定其作为一代大儒与文学巨匠的“丰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