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456章 落笔汉江

第456章 落笔汉江(2 / 2)

“原来如此,”吉力大师恍然大悟,“我们一直以为《四渡汉江》是一首写景诗,却忽略了它背后的救灾背景。李频将灾情的‘寒’与风雪的‘寒’融合在一起,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含了百姓生活的艰难——这种‘以景喻情’的写法,正是他智慧的体现。”

夜色渐深,李频在村落里忙碌了整整三个时辰。他指挥村民加固堤坝,安抚受灾的百姓,甚至亲自帮一位老人修补破损的屋顶。直到天快亮时,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次登上小船,返回金州城。

小船在江面上缓缓行驶,此时风雪已经停歇,东方泛起一抹鱼肚白。李频坐在船头,从怀中取出诗稿,借着微弱的晨光,开始修改起来。他的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时不时停下来,望着江面沉思片刻,然后又继续书写。

青林、吉力大师和刘彬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没有人说话。他们知道,此刻李频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昨晚的经历与感悟——风雪中的奔波、百姓的苦难、救灾的紧迫,都化作了诗句中的点点滴滴。

“完成了。”刘彬轻声说,他看到李频放下笔,将诗稿捧在手中,轻声念了出来:“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值岁阑。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在寂静的江面上回荡。

李频念完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满足的笑容。他将诗稿小心翼翼地折好,重新放进衣袋里,然后靠在船舷上,闭上眼,似乎在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我们该回去了。”吉力大师看了一眼锚点器,屏幕上显示时空波动开始变得不稳定,“再停留下去,可能会引发时空紊乱。”

青林点点头,目光却依然停留在李频身上。她忽然明白,他们此次穿越,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诗人创作的过程,更是一位文人在“文”与“责”之间的坚守与智慧。李频没有因创作而逃避责任,也没有因责任而放弃热爱,这种平衡的智慧,比任何科幻技术都更能打动人心。

刘彬按下了锚点器的“返回”按钮,银色的装置发出一阵柔和的蓝光,三人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在彻底消失前,青林最后看了一眼船头的李频——他依然靠在船舷上,晨光洒在他的脸上,温暖而宁静。

当三人再次睁开眼时,已经回到了吉力大师的实验室。悬浮的量子灯管依旧闪烁,空气中弥漫着臭氧的味道,与金州城的墨香和泥土气息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次穿越的资料都整理好了吗?”吉力大师一边摘下机械义眼,一边问刘彬。

“都整理好了,”刘彬点点头,调出屏幕上的资料,“包括李频创作《四渡汉江》的全过程,以及他救灾的细节。这些资料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尤其是他将诗稿带在身上,在救灾途中修改的细节,是之前从未被发现的。”

青林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未来都市的繁华景象,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李频在风雪中奔波的身影。她忽然意识到,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时空如何跨越,人类最珍贵的智慧——对责任的坚守、对热爱的执着、对平衡的把握——永远不会改变。

“下次穿越,我们还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吗?”青林轻声问,语气中带着期待。

吉力大师笑了笑,重新戴上机械义眼:“时空是无限的,人类的智慧也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继续探索,总会在某个时空的角落,发现更多令人震撼的故事。”

刘彬也走了过来,他指着屏幕上李频的诗稿,眼中闪烁着光芒:“或许,这就是穿越时空的意义——不仅是为了探索历史,更是为了从古人的智慧中,找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答案。”

三人相视一笑,实验室里的量子灯管依旧闪烁,而在遥远的时空彼端,那首《四渡汉江》正随着历史的长河,流传至今,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位唐代诗人在风雪夜过江时的智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