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447章 汉营星轨

第447章 汉营星轨(2 / 2)

“井陉口……”刘邦低声重复着这个地名,手指在地图上沿着井陉口的位置划过,“韩信只有三万兵力,而赵军有二十万,这仗不好打啊。”

樊哙立刻站起来:“大王,俺愿带兵去支援韩将军!”

刘邦却摇了摇头:“不行,荥阳这边需要你镇守,若是分兵,项羽一旦来攻,我们守不住。”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内众人,“你们谁有办法?”

帐内再次陷入沉默。青林看着地图上井陉口的位置,心里清楚这是韩信“背水一战”的前奏,可他不能说——时空旅行者的守则里,严禁干预历史进程。他只能攥紧拳头,看着帐内的人苦思冥想。

就在这时,郦食其突然开口:“大王,臣有一计。可派人往赵军后方散布谣言,说韩信将军已与燕王结盟,不日便会夹击赵军。赵军听闻后,必然军心大乱,韩信将军便可趁机进攻。”

“不可。”张良立刻反驳,“赵军主帅陈余素有谋略,此等谣言恐怕难以动摇其军心,反而会让韩信将军陷入被动。”

刘邦点了点头,没有立刻否定郦食其的建议,也没有认同张良的反驳,只是说:“还有别的办法吗?”

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从帐外传来:“老臣倒有个主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进来,身上穿着粗布长袍,看起来像是个普通的乡野老者。青林认出他——是萧何,此时的汉军丞相。

“萧丞相,你怎么来了?”刘邦连忙上前扶住萧何,语气里带着关切,“夜这么深,你不在帐中休息,怎么还过来了?”

萧何笑了笑,推开刘邦的手:“大王还在为战事操劳,老臣哪能睡得着。听闻韩信将军在井陉口遇困,老臣倒想起一件事——赵军副将李左车,素有贤名,且精通兵法,只是陈余刚愎自用,不愿采纳其计策。若是能派人说服李左车归汉,不仅能瓦解赵军军心,还能为我军增添一员大将。”

“李左车……”刘邦眼睛一亮,他当然听过这个名字,只是没想到萧何会提出这样的主意,“可派谁去呢?李左车是赵军副将,未必会轻易归降。”

萧何看向帐内,目光最终落在了陈平身上——此时的陈平刚领命出使九江,还没来得及离开。陈平立刻会意,上前一步:“大王,若蒙信任,末将愿先去井陉口说服李左车,再前往九江。”

刘邦看着陈平,又看了看萧何,突然笑了:“好!就这么办!陈平,你先去井陉口,若能说服李左车,我再加封你为护军都尉!”

“末将领命!”陈平再次叩首,起身时眼神里充满了斗志。

青林站在阴影里,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重塑。他原以为刘邦的“知人善任”,只是懂得听从张良、萧何、韩信这些名人的建议,可现在他才发现,刘邦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从侍卫里认出陈平的才华,从乡野老者般的萧何口中采纳计策,甚至能在关键时刻平衡不同意见,给每个人发挥的空间。

他想起自己所在的23世纪,“溯源者”计划的科研团队里,有多少才华横溢的年轻研究员,因为资历不够,始终得不到展现的机会;有多少好的建议,因为提出者职位低微,被轻易搁置。而两千多年前的刘邦,却在战火纷飞的营帐里,做到了最公平的“唯才是举”。

“青林,你看这个。”吉力大师突然拉了拉青林的衣袖,指着手腕上的屏幕。屏幕上显示的是实时分析出的汉营人员结构——从丞相萧何到侍卫陈平,从武将樊哙到谋士郦食其,每个人的职位与其能力完全匹配,甚至连负责包扎伤口的军医、看守粮仓的小吏,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最大的作用。

“这不是简单的‘用人’,”吉力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是一套完美的‘人才生态系统’。刘邦就像一个设计师,把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人,放在了最适合他们的位置上,甚至还能为他们创造发挥才华的机会。”

青林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帐篷里的刘邦。此时的刘邦正对着地图,与张良、萧何讨论着后续的部署,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露出笑容,没有丝毫帝王的架子,反而像个与伙伴们并肩作战的普通人。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能让萧何不惜耗费心力为他筹备粮草,让韩信甘愿为他领兵作战,让陈平愿意为他冒险出使——这或许就是“知人善任”的最高境界,不仅能看清人的才华,还能让人愿意为他全力以赴。

夜色渐浅,东方泛起鱼肚白。陈平带着随从离开了汉营,朝着井陉口的方向疾驰而去;樊哙亲自去巡查荥阳的防御工事;郦食其则开始起草安抚百姓的文书;萧何拄着拐杖,慢慢走向粮仓,他还要去检查粮草的储备情况;而刘邦,依旧站在地图前,张良在他身旁低声说着什么,两人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坚定。

青林的指尖传来时空定位仪的震动,提示他们的停留时间即将结束。他看着眼前这一幕,突然明白了吉力大师为什么会说“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文献更震撼”。史书中的“知人善任”四个字,背后藏着的是刘邦对人才的尊重、对能力的认可,以及那份愿意相信陌生人的魄力。

“该走了。”吉力大师的声音拉回了青林的思绪。青林最后看了一眼那顶逐渐被晨光笼罩的帐篷,心里突然生出一股莫名的敬意。他转身跟着吉力走向时空跃迁点,银灰色的防护服再次亮起微光,与周围的古战场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时空扭曲的瞬间,青林仿佛还能听到汉营里传来的号角声,看到刘邦站在高处,望着远方的身影。他知道,这段穿越的经历,将会彻底改变他对“领导力”的认知——原来真正的“知人善任”,不是坐在高位上等待人才上门,而是能在人群中发现平凡人的光芒,并用信任与机会,让那光芒照亮整个时代。

当蓝色的数据流再次覆盖视网膜,青林的耳边还残留着汉营的喧嚣。他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刘邦拍着陈平肩膀的画面,浮现出他为斥候包扎伤口的细节,浮现出他与群臣讨论时认真的眼神。这些画面,比任何文献都更有力地证明了,为什么是刘邦,能在秦末的乱世中脱颖而出,建立起一个延续四百年的大汉王朝。

“下次,我们去看看韩信的井陉口之战吧。”青林睁开眼睛,对吉力大师说。他想亲眼看看,在刘邦的信任与支持下,韩信是如何创造“背水一战”的奇迹,也想看看,那个被刘邦从侍卫提拔起来的陈平,如何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吉力大师笑着点了点头,手腕上的时空定位仪已经开始搜索下一个坐标。

溯源之旅还在继续,而这段汉营里的经历,将会成为他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因为在这里,他看到了超越时代的智慧,看到了“知人善任”最本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