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穿越……
坐标:大明,淮安府山阳县,公元1570年。”
穿越者青林踉跄着扶住身后的木架,架上堆叠的线装书哗啦啦滑落,露出封面上褪色的“禹贡”二字。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量子防护服的银灰色外壳竟变成了粗麻布短褐,指缝里还沾着些许未干的墨汁,仿佛这具身体本就属于这个时代。
“谁在外面喧哗?”
里屋传来一道苍老却清亮的声音,带着书卷气的威严。
穿越者青林心跳加速,这个声音他太熟悉了——在时空管理局的历史数据库里,这段音频被标记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晚年录音复现”,他曾为了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反复听过不下百次。
他定了定神,推开虚掩的木门。
屋内没有想象中的烛火通明,只有一方天窗漏下淡金色的阳光,恰好落在靠窗的书案上。一位身着青布长衫的老者正伏案疾书,花白的须发垂在肩头,握笔的右手悬在纸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案上摊开的宣纸已写满大半,墨字如群蚁排衙,青林只需扫一眼,便认出那是《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的段落——“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
吴承恩似乎完全没察觉有人进来,他的目光死死锁在纸上,眉头时而拧紧,时而舒展,嘴唇无声地翕动着,像是在默念笔下角色的对话。书案一角堆着几卷残破的《大唐西域记》和《山海经》,旁边的青瓷砚台里,墨汁还冒着淡淡的热气,显然刚研磨不久。
青林屏住呼吸,悄悄走近。
他的目光落在吴承恩握笔的手上——那是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指腹因常年握笔而凹陷,虎口处沾着墨渍,却稳得惊人。
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仿佛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刻进了时空的缝隙里。
“悟空……”吴承恩突然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这泼猴,怎就不懂师父的难处?”
青林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住。
他在那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西游记》早已被改编成无数版本的全息电影、量子小说,甚至有人用基因编辑技术“复活”了书中的神魔形象。
可他从未想过,这部影响了人类文明数百年的经典,竟是在这样一间简陋的书房里,由一位老人用一支毛笔,一字一句地“孕育”出来。
“先生。”青林下意识地开口,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吴承恩这才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带着一丝茫然,似乎刚从另一个世界抽离。
他打量着青林,目光在他粗布短褐上停留片刻,又扫过他脚上那双明显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被泥土覆盖的量子防滑靴——那是时空跃迁时唯一没被转换的物品。
“你是何人?为何闯入老夫的书房?”吴承恩放下笔,指节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里带着审视。
青林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快速整理了一下思路,大脑芯片飞速调取明代日常用语数据库:“晚辈……青林,自远方而来,听闻先生学识渊博,特来拜访。方才见先生专心着述,不敢打扰,还望先生恕罪。”
吴承恩闻言,嘴角露出一丝浅笑,他指了指案上的书稿:“不过是些荒唐言罢了,让壮士见笑了。”
“荒唐言?”青林忍不住反驳,“先生此言差矣!您笔下的故事,绝非荒唐之言。那孙悟空大闹天宫,敢与天斗;唐三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忘初心;猪八戒虽贪财好色,却重情重义;沙和尚忠厚老实,任劳任怨……这些角色,鲜活如生,仿佛真的存在于世间。”
吴承恩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重新打量着青林,目光里多了几分探究:“哦?壮士也读过老夫的草稿?”
“晚辈未曾读过,只是……”青林顿了顿,他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只能含糊道,“只是曾听闻类似的故事,今日见先生着述,才知源头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