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去告知乡亲们,只需按每亩田缴纳五升谷粮作为水费,便可引水灌溉——这水费也会用来养护堤岸,专款专用。”
老农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多谢刺史!您真是百姓的活菩萨啊!”
看着老农远去的背影,白居易叹了口气:“杭州多山少田,百姓半数靠种植水稻为生,水便是他们的命。我到任时,西湖因年久失修,湖面淤塞了近三分之一,雨季湖水泛滥淹田,旱季又无水可用,百姓苦不堪言。”他指着湖中的几处浅滩,“那些地方原本都是深水区,如今已能走人,我已组织人手疏浚,预计能恢复西湖原有水域的八成。”
接下来的几日,我跟着白居易走遍了西湖周边的村落与工地。
我发现,他的治理并非只停留在修堤疏淤,更有一套完整的民生规划:他在西湖边设立“水官”,专门负责水位监测与水闸调度;他编写《钱塘湖石记》,将治水方法与用水规则刻在石碑上,立于湖边供百姓查阅;他还减免了因灾减产农户的赋税,鼓励他们开垦湖边荒地种植桑麻,增加收入。
一日清晨,白居易带着我登上西湖中的画舫,查看疏浚进度。船行至湖心,他指着远处的山峦:“青林,你看这西湖,三面环山,一面濒城,若治理得当,不仅能养民,还能成为杭州的景致。”他忽然兴致大发,让侍从取来纸笔,挥毫写下“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的诗句,写完后递给我,“此句赠你,也算纪念你我西湖相逢。”
我接过诗稿,只见字迹苍劲有力,字里行间满是对西湖的喜爱与对百姓的关切。量子仪悄悄记录下这珍贵的笔迹,后台提示“检测到白居易真迹样本,内容为西湖治水期间即兴诗作,具有极高历史文献价值”。
随着竣工日期临近,白公堤的轮廓愈发清晰。堤上种满了柳树与桃树,每隔百步便有一座石亭供人休憩,六座水闸错落分布,宛如一串明珠镶嵌在堤岸之上。
竣工前一日,白居易召集所有参与工程的工匠与农户,在堤上设宴。席间,他举杯对众人说:“此堤能顺利完工,全靠各位出力!我为它取名‘白公堤’,并非为了留名,而是想提醒自己,为官一日,便要为百姓办一日实事——若日后堤岸有损坏,我定当回来修补!”
众人齐声欢呼,席间一位老工匠激动地说:“刺史大人,您放心!这堤是我们一夯一土筑起来的,我们定会好好养护,让它造福子孙后代!”
然而,就在竣工庆典的前一晚,量子仪突然发出警报——“时空锚点能量耗尽,返回通道开启倒计时20分钟”。我心中一紧,知道离别的时刻到了。
“刺史大人,”我走到白居易面前,声音带着不舍,“晚辈游学期限已到,明日便要返回新罗。这些日子,晚辈目睹您治理西湖、惠及百姓,才明白‘为官者,当以民为根本’的道理——您的智慧与仁心,让晚辈终生难忘。”我从怀中取出量子仪生成的“水利笔记”,递到他手中,“这是晚辈记录的西湖水文数据与堤岸养护建议,虽不及您的经验,却也是晚辈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对西湖的长久治理有所帮助。”
白居易接过笔记,认真翻阅着,眼中满是欣慰:“青林,你虽为新罗学子,却心怀百姓,实属难得。这笔记我会妥善保管,日后定当参考。”他转身走进书房,取出一方砚台递给我,“此砚是我在杭州所得,石质细腻,适合写诗作画,你带回去,也算留个念想——若日后你再来大唐,定要到杭州看看这白公堤,看看西湖的春色。”
我接过砚台,指尖触到温润的石面,仿佛能感受到白居易书写《钱塘湖石记》时的温度。返回通道的光芒在我身边悄然亮起,我最后看了一眼窗外的西湖——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白公堤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宛如一条守护百姓的巨龙。
“再见了,刺史大人!”我在心中默默告别,然后被卷入了通道。
再次睁开眼时,我正躺在“古代水利与民生治理溯源工程”的实验室里,控制台显示“白居易杭州治水技术模块数据补充完成”。
我打开量子仪,白居易查看堤基的专注、与老农对话的温和、写下诗句的洒脱,都清晰地保存在里面。那方砚台与《钱塘湖石记》的复刻碑,被我放在古代治理博物馆的白居易展区,成为馆内最具人气的展品——每当有游客驻足,我都会向他们讲述,唐代有位叫白居易的刺史,如何用智慧与仁心,将西湖变成了百姓的福祉之地。
后来,我根据在杭州的经历,重新修订了“唐代地方治理史”的解读模块,加入了“白公堤的民生导向设计”“水利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以文载道的治理理念”等核心观点,还制作了“虚拟西湖治水体验”环节——让观众通过量子技术,模拟唐代西湖疏浚与筑堤的全过程,亲身体会白居易“治水即治民”的治理智慧。
如今,每当我站在现代杭州的白公堤上,看着岸边嬉戏的孩童与劳作的农夫,就会想起公元824年的那个春天——那时的白居易,用一把夯锤、一卷图纸,为百姓筑起了一道生存之堤,也为后世为官者筑起了一道“为民”的精神之堤。
他或许没有想到,千年后的西湖依旧碧波荡漾,他的诗句依旧被人传颂,而他留下的“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早已融入中华文明的血脉,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虽然改变唐代的历史轨迹,无法让白居易提前看到西湖的千年变迁,无法将现代水利技术传授给他。
真正的治理智慧,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指令,而是俯身倾听百姓的需求;真正的历史丰碑,从来不是刻在石碑上的名字,而是留在百姓心中的感激——白居易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真谛,而这份真谛,至今仍在西湖的碧波中闪耀,指引着每一个心怀百姓的治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