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细柳营(1 / 2)

青林不小心又一次穿越了……

“嘶……”穿越者青林猛地睁开眼,瞬间懵了。

“我这是在哪儿?”青林心里一紧,下意识摸了摸口袋,身份证、手机、钱包全没了,只有贴身的衣服还是他昨晚穿的纯棉睡衣。

他掀开被子下床,脚刚沾地就打了个寒颤——地上是夯实的黄土,凉得刺骨。

就在这时,帐篷帘被掀开了,一个穿着褐色短打、扎着发髻的汉子走了进来,看年纪大概三十多岁,皮肤黝黑,胳膊上肌肉线条很明显,手里还端着一个陶盆,里面冒着热气。

见青林醒了,汉子愣了一下,随即开口道:“你醒了?大夫说你是受了风寒,发了高热,亏得将军让把你抬回来,不然在荒地里待一晚,小命就没了。”

汉子的话没什么口音,但用词很怪,“将军”“荒地里”?青林脑子转得飞快,他记得自己昨晚加班到十点,回家路上走在河边的步道上,突然一阵强光闪过,他眼睛一闭就失去了意识,再醒来就到这儿了。难道……穿越了?

“那个……大哥,”青林咽了口唾沫,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正常,“请问现在是什么时候啊?这里是哪儿?你们将军是谁啊?”

汉子把陶盆放在桌上,指了指里面的东西——是一碗冒着热气的粥,里面还有几粒粟米,“现在是孝景皇帝三年,这儿是细柳营。我们将军,便是河内太守周亚夫啊!”

孝景皇帝三年?细柳营?周亚夫?

青林脑子“嗡”的一声,差点没站稳。

他虽然是学计算机的,但历史课没少听,周亚夫啊!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细柳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典故,那可是课本里的重点!孝景皇帝三年,不就是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的时候吗?

他居然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还正好落在了周亚夫的军营里?

“你咋了?脸色这么白?”汉子见他不对劲,伸手想摸他的额头,“是不是还没好利索?要不我再去叫大夫来看看?”

“别别别,不用!”青林赶紧摆手,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我就是……刚醒,有点懵。

多谢大哥和将军救了我,我叫青林,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们。”

汉子咧嘴笑了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报答啥啊,将军说了,见死不救非君子。你叫青林是吧?我叫赵虎,是营里的伍长。你先把粥喝了,暖暖身子,大夫说你得好好补补。”

青林看着那碗粥,虽然卖相不怎么样,甚至有点糙,但此刻他确实饿了,而且身体还虚着,便端起来小口喝着。粥很稠,带着点粟米的清香,喝下去胃里暖暖的,舒服了不少。

“赵大哥,”青林一边喝一边问,“咱们细柳营现在是在准备打仗吗?我听你说现在是孝景皇帝三年……”

赵虎点点头,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语气也严肃起来:“可不是嘛。吴王刘濞联合楚王、赵王那些人谋反,号称五十万大军,都快打到梁国了。陛下派将军领兵平叛,咱们细柳营这几天正在加紧操练,随时准备开拔呢。”

青林心里一动,他知道七国之乱最后是周亚夫平定的,但过程肯定不容易。吴王刘濞经营吴国几十年,财力雄厚,兵力也强,而周亚夫当时手里的兵,很多还是临时征调的,能打赢这场仗,全靠他的用兵如神。现在他就在周亚夫身边,说不定能亲眼见识一下这位名将的厉害?

不过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在这个时代活下去。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现代人,既不会骑马也不会射箭,留在军营里就是个累赘,得想办法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行。

喝完粥,赵虎把陶盆收走,嘱咐青林好好休息,有什么事就喊外面的士兵。青林躺在硬邦邦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接下来该怎么办。他身上穿的睡衣太扎眼了,得先换身衣服;他对这个时代一无所知,得赶紧跟赵虎他们多打听点情况;最重要的是,怎么才能见到周亚夫,让他相信自己不是奸细,还能留下来?

正想着,帐篷外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还有人喊口号的声音,声音洪亮,透着一股肃杀之气。青林好奇地爬起来,走到帐篷门口,撩开一点帘子往外看。

只见外面是一片开阔的场地,无数穿着铠甲、拿着兵器的士兵正在操练。有的在练刺杀,长枪刺出时“喝”声震天;有的在练骑马,战马奔腾,马蹄扬起阵阵尘土;还有的在练阵法,士兵们跟着旗手的指令变换队形,动作整齐划一,没有一点混乱。

远处的高台上,站着一个身穿黑色铠甲的人,身形挺拔,背着手,正目光锐利地看着—不怒自威,一看就是个久居上位的将领。

“那就是周将军吗?”青林心里嘀咕着。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快步走到高台下,单膝跪地,大声道:“将军!斥候回报,吴楚联军已围困梁国都城睢阳,梁王派人求援,请求将军速派兵支援!”

高台上的周亚夫没有立刻说话,而是低头沉思了片刻,然后声音沉稳地说道:“知道了。传我命令,斥候继续侦查吴楚联军动向,密切关注睢阳情况。各营继续按原计划操练,不得懈怠!”

“喏!”士兵领命,起身跑了下去。

青林愣了一下,他记得史书记载,周亚夫当时并没有直接去救睢阳,而是采用了“围魏救赵”的策略,先率军绕道吴楚联军的后方,切断他们的粮道,等联军粮草断绝、军心涣散后,再一举击溃。现在梁王求援,周亚夫果然按兵不动,这就是他的用兵之道吗?不被眼前的局势所扰,始终盯着全局。

“青林?你怎么在这儿?”身后传来赵虎的声音。

青林赶紧放下帘子,转过身:“赵大哥,我听见外面热闹,就想看看。刚才那个斥候说的,吴楚联军围了睢阳?将军怎么不派兵去救啊?”

赵虎叹了口气:“将军自有将军的打算。咱们做士兵的,只要听命令就行。再说了,将军的本事你还没见识到,当年将军驻守细柳营的时候,连陛下的车驾都要按规矩通报才能进,治军严得很,有他在,咱们肯定能打赢仗!”

看得出来,赵虎对周亚夫很敬佩。青林点点头,没再多问,他知道现在不是议论将军决策的时候,万一被人听见,还以为他是奸细呢。

接下来的几天,青林渐渐适应了军营的生活。赵虎帮他找了一身合身的粗布衣服,虽然穿着不舒服,但至少不扎眼了。他也跟着士兵们一起吃军营的饭——早上是粟米粥,中午是粟米饭配点野菜,晚上有时候是麦饼,偶尔能吃到一点肉,那都是打了胜仗或者过节的时候。虽然伙食不好,但青林也没抱怨,能活下去就不错了。

他没事的时候就跟着赵虎他们一起去看操练,有时候还会帮着士兵们做点杂活,比如帮伙房挑水、帮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他用现代的急救知识,比如清洁伤口、按压止血,让几个受伤的士兵恢复得快了不少,也让士兵们对他多了点好感)。

这几天里,青林也见过周亚夫几次。有时候是周亚夫去各营巡查,有时候是在军帐里开会。每次见到周亚夫,青林都很注意观察他——周亚夫大概四十多岁,身材高大,脸上有几道浅浅的疤痕,眼神锐利,说话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很有分量,不管是对将领还是对普通士兵,都很尊重,但也很严厉,只要有人违反军纪,不管是谁,都严惩不贷。

有一次,一个士兵因为想家,偷偷跑了出去,被抓回来后,按军纪应该杖责五十。那士兵的同乡求情,说他家里有老母亲,希望能从轻发落。周亚夫听完,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军令如山,不能因为个人原因就破例。但念在他是初犯,且家有老母,杖责三十,罚他看守粮草三日,以观后效。”

既维护了军纪,又有人情味,这就是周亚夫吗?青林心里对这位名将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这天下午,青林正在帮伙房挑水,突然看到几个将领急匆匆地往中军帐跑去,神色都很严肃。赵虎也在旁边,看到这情况,皱着眉头说:“看样子是有急事,不会是吴楚联军有新动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