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愣了愣,没想到他会问这个。他想了想历史课上学的,又结合自己的理解:“一般……一般会开粮仓放粮,或者让富户捐粮,实在不行就从别的地方调。杀人抢粮是下下策,容易把人心搞散了。”
窝阔台眼睛亮了亮:“说得在理。可我们蒙古人没有粮仓,富户也没啥余粮,你说咋办?”
“那就换!”青林脱口而出,“草原上不是有很多皮毛、牛羊吗?可以让人带着这些东西去跟金朝、西夏换粮食。实在换不到的地方,就组织人打猎、挖野菜,总能撑过去。”
他说完就后悔了,怕自己这现代人的思路在古代行不通。没想到窝阔台拍了下大腿:“好主意!我咋没想到?”
当天下午,窝阔台就召集了各部落的首领,宣布了三个办法:一是派商队带着皮毛去跟金朝换粮,二是让青壮年组成狩猎队,由百户带领去深山打猎,三是把库存的战马分出一半,让老弱妇孺养着下崽,先省下喂马的粮食。
“谁要是敢私自杀人抢粮,别怪我窝阔台不认他这个兄弟!”他说话的时候声音不高,可帐篷里的人都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青林站在角落里看着,心里突然有点佩服。这人不光有决断力,还懂得变通。他没像有些游牧首领那样只会靠抢,而是想着用交易、生产的办法解决问题,这脑子可比史书里写的灵活多了。
日子一天天过,青林渐渐适应了草原生活。他不会骑马射箭,但会算数,窝阔台就把他调到了负责统计牲畜和粮食的队伍里。这活儿对他来说不难,毕竟是理科生出身,加减乘除算得比蒙古帐房先生快多了。
有天晚上,青林正在帐篷里核对账目,窝阔台突然掀帘进来,手里还拿着张画得歪歪扭扭的地图。
“你看看这个,”窝阔台把地图推到他面前,“这是从金朝俘虏的汉人那儿弄来的,说南边有个叫‘大运河’的东西,能运好多粮食。你说我们要是也修一条,把黄河和长江连起来,是不是就能把南方的粮食运到草原了?”
青林看着那张简陋的地图,心里咯噔一下。大运河?这不是隋炀帝搞的吗?窝阔台居然在八百年前就想到了类似的主意?
“想法是好的,”青林斟酌着说,“但修运河太费人力物力了,现在草原还在打仗,怕是没那么多精力。不如先把现有的河道疏通一下,让小船能走就行,等以后不打仗了再慢慢修。”
窝阔台盯着他看了半天,突然笑了:“你这小子,看着年轻,想得倒周全。就按你说的办,先疏通河道。”
他顿了顿,又说:“我知道你们南边人讲究‘文治’,说光靠打打杀杀成不了大事。你觉得我们蒙古人该学这些吗?”
青林没想到他会问这么深的问题。他想了想说:“学肯定要学,但不能全学。草原人骑马射箭厉害,这是根本不能丢。但学认字、学算账、学怎么管农田,也没啥坏处。就像雄鹰,既得有硬翅膀,也得有亮眼睛,不然飞不高也看不远。”
窝阔台听完,拿起桌上的马奶酒跟他碰了下碗:“说得好!我爹当年就说过,蒙古人不能总住在帐篷里,得学着建城,学着管土地。等我把金朝灭了,就建几座大城,让汉人教我们种地,让波斯人教我们造车,让所有人都有饭吃,有衣穿。”
那天晚上,窝阔台跟青林聊了很多。他说自己小时候总被兄弟们比下去,说他不如术赤能打,不如拖雷得人心,可他爹成吉思汗却说:“窝阔台像头骆驼,看着慢,却能驮着最重的东西走最远的路。”
“我爹没说错,”窝阔台喝了口酒,眼神有点飘,“打天下靠勇猛,治天下得靠耐力。我哥能把城打下来,我就得想办法把城守住,让城里的人不闹事,还能给草原上供粮食,这才是真本事。”
青林听着,心里突然有点不是滋味。历史书上总说窝阔台嗜酒好色,好像除了继承汗位没啥建树。可眼前这个男人,会为了粮食危机整夜不睡,会琢磨着怎么让蒙古人过得更好,会把“守天下”看得比“打天下”更重。这些细节,史书上从来没写过。
转年春天,窝阔台决定亲征金朝。出发前,他把青林叫到身边,给了他个牛皮包。
“这里面是这些年的账目和地图,”窝阔台说,“我不在的时候,你就跟着耶律楚材大人,帮他处理后方的事。要是遇到难处,就看看这个。”
青林打开牛皮包,发现里面除了账本,还有块刻着狼头的令牌。他心里一热,刚想说点啥,窝阔台已经翻身上马了。
“记住,”窝阔台回头看了他一眼,“不管你从哪儿来,在我这儿,你就是蒙古的青林。好好干,等我回来喝庆功酒。”
看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拔,青林突然觉得手里的令牌沉甸甸的。他好像有点明白窝阔台的治国之道了——他不像成吉思汗那样是天生的征服者,却懂得怎么把不同部落、不同民族的人拧成一股绳;他没那么多花哨的理论,却知道老百姓最想要的是吃饱穿暖;他甚至会听一个来历不明的“蛮子”的建议,只要这建议对大家有好处。
这种智慧,不是史书上那几句“守成之君”能概括的。它藏在处理牧场纠纷的几句话里,藏在解决粮荒的几个办法里,藏在那句“打天下靠勇猛,治天下得靠耐力”里,朴素得像草原上的石头,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有力量。
青林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手机,屏幕早就黑了,估计是没电了。
但他好像也没那么想回去了。他想看看窝阔台能不能打下金朝,想看看那些疏通的河道能不能运粮,想看看这个既勇猛又务实的大汗,到底能把蒙古帝国带向何方。
帐篷外的风还在吹,带着点春天的暖意。青林把牛皮包紧紧抱在怀里,转身走向耶律楚材的大帐。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会轻松,但他想好好看着,看着窝阔台用他的方式,在历史上刻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亲眼见证一个帝国的成长,更不是谁都能遇到一个把“治国”当成“过日子”来琢磨的大汗。
青林觉得,这次穿越,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