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296章 一声笛鸣

第296章 一声笛鸣(1 / 2)

“谁在那里?”

穿越者青林摸到腰间的激光匕首,这是时空管理局配发的最后防线。

他拨开挡路的蕨类植物,心脏在胸腔里擂鼓——根据残留的时空坐标,他本该在2077年的量子对撞实验场,而不是眼前这片连空气成分都与数据库不符的原始森林。

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他看见溪边站着个穿粗麻布衣裳的人。

那人背对着他,身形颀长,正专注地端详手中的一截竹子,晨光透过叶隙落在他发间,竟泛着淡淡的金芒。

最让青林瞳孔收缩的是,那人指尖划过竹节时,周围的空气似乎在微微震颤,形成肉眼可见的波纹。

“汝是何人?”对方转过身,声音像玉石相击。

他的眼睛比山涧还要清澈,瞳孔里映着整片森林的倒影,“穿的衣裳……倒像是九天之外来的。”

青林的喉结滚动了一下。这人的语言属于上古汉语的雏形,幸好时空服内置的实时翻译模块还能勉强运转。

他注意到对方腰间别着的兽骨笛,简陋粗糙,只有三个指孔,却莫名让他想起博物馆里标注着“新石器时代”的文物。

“我……迷路了。”青林谨慎地收起匕首,“你在做什么?”

那人举起手中的竹子,竹节处被凿出几个不规则的孔洞,边缘还沾着新鲜的竹屑。“昨日闻凤凰鸣于东山,其声有六律,我在仿它的调子。”他说着将竹子凑到唇边,吹出的声音却干涩嘶哑,像破风箱在喘息。

青林忽然想起时空管理局的绝密档案——关于华夏文明起源的几个关键节点,其中就有伶伦制律的记载。传说黄帝的乐官伶伦,在昆仑之阴取竹为管,听凤凰之鸣定十二律,开创了华夏礼乐的先河。

“你是……伶伦?”他试探着问。

对方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颔首:“正是。汝竟知我名讳?”

腕表的应急灯突然闪烁起来,青林低头看见屏幕上跳出一行乱码,紧接着是一段模糊的全息投影——那是他出发前看过的文物照片: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距今八千七百年,人类最早的乐器之一。而眼前伶伦手中的竹管,正朝着相似的形态缓慢演进。

“这竹子不行。”伶伦皱眉将竹管扔进溪水里,看着它打着旋漂远,“音不准,气不顺。”

青林的心跳骤然加速。他不是在考古,而是在见证历史的诞生。作为量子物理博士,他毕生研究的都是时间的线性规律,却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非线性历史的参与者。他注意到伶伦脚边堆着十几根长短不一的竹子,每一根都有被反复打磨的痕迹,其中一根的断口处,还留着烧灼的黑痕。

“为什么一定要用竹子?”青林蹲下身,指尖抚过一根竹管内壁,感受到天然形成的节理,“兽骨不是更容易加工吗?”

伶伦指着溪水倒映的天空:“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它的声音清越,唯有中空有节的竹子能承其韵。”他捡起一块燧石,在新截的竹管上比划着,“昨日我数过,凤凰鸣叫时有十二种声调,像一年有十二个月,该有十二个孔才对。”

青林忽然明白过来。眼前的古人并非在随意雕刻,而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声学实验。他学过基础的声学原理,知道管乐器的音高由长度、孔径和吹奏方式共同决定,而伶伦正凭借原始工具,摸索着现代物理学才能解释的驻波规律。

“这里,”青林按住伶伦即将下刀的位置,“孔太密会互相干扰,声音会发闷。”他凭着记忆中的声波图谱,在竹管上标出六个点,“先试试这几个位置,距离要均匀。”

伶伦眼中闪过疑惑,但还是依言凿孔。燧石与竹纤维摩擦的声音格外清晰,每一次凿击都像敲在青林的神经上。当最后一个孔完成时,晨雾恰好散去,阳光直射在竹管上,将那些不规则的孔洞照得透亮。

“你来试试?”伶伦将竹管递过来。

青林的手指有些颤抖。他接过竹管,管壁还带着伶伦的体温。这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文物,而是带着生命温度的造物。他深吸一口气,按照现代长笛的吹奏姿势将竹管凑到唇边,气流穿过孔洞的瞬间,一声清越的音符在林间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