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254章 临淄之事

第254章 临淄之事(2 / 2)

“谢谢大娘,”青林有点不好意思,“我……我没带钱。”

“不要钱!”老婆婆笑了,“这是官里设的粥棚,天凉了,给那些没饭吃的填填肚子。君上说了,都是齐国人,不能看着街坊挨饿。”

青林喝着粥,心里热乎乎的。这粥是小米熬的,有点糙,但很香。他看着周围喝粥的人,有老人,有小孩,还有几个像是逃难来的,都安安静静的,没人争抢。

“大娘,咱齐国现在日子这么好,都是因为君上和管仲大人吧?”青林问。

“可不是嘛!”老婆婆叹了口气,“以前啊,税重,日子苦,还老打仗。自从君上听了管仲大人的话,减了税,让大家好好种地、做买卖,日子才一天比一天强。你看那海边,以前都是荒地,现在全是煮盐的作坊,多少人有了活路。”

正说着,就见街上的人都往一个方向跑,嘴里喊着“开海了”。

青林也跟着跑过去。到了海边一看,好家伙,好多渔船整装待发,渔民们都在烧香磕头,祈求平安。管仲和齐桓公也来了,站在高台上,管仲拿着个铜喇叭喊:“大伙儿听着,今年出海,官府给每艘船补十石粮食!要是打了大鱼,官府高价收!”

渔民们欢呼起来,声浪差点把海浪盖过去。

齐桓公走到一个老渔民跟前,拍着他的肩膀说:“张老爹,今年争取多打些鱼,给你家小子娶个媳妇。”

老渔民笑得合不拢嘴:“托君上的福,一定多打!”

看着渔船一艘艘出海,青林心里挺感慨。他想起书里说管仲搞“官山海”,就是把盐业和渔业管起来,既能增加国家收入,又能让老百姓得利,看来是真的。

晚上,青林没地方去,就跟几个打零工的汉子挤在一间破庙里。

躺在草堆上,听他们聊天。一个说:“听说了吗?下个月要开集市,各国的商人都来,到时候能见到好多新鲜玩意儿。”

另一个说:“可不是嘛!去年我在集市上用咱齐国的布,换了个秦国的陶罐,老结实了。”

还有一个说:“这都多亏了君上和管仲大人。以前谁敢想啊,咱齐国能有这么多买卖做。”

青林听着,迷迷糊糊就睡着了。梦里全是临淄城的热闹景象,有卖货的吆喝声,有酒馆的划拳声,还有渔民们的笑声。

第二天一早,青林被一阵锣鼓声吵醒。出去一看,街上张灯结彩的,像是有啥大事。

“今天是会盟的日子!”一个卖花的姑娘告诉青林,“好多国家的国君都来咱齐国了,君上要跟他们结盟,以后不打仗,好好做买卖。”

青林跟着人群往城外的祭坛跑。到了那儿一看,好家伙,黑压压全是人。祭坛上插着各国的旗子,齐桓公站在中间,管仲站在他旁边。

就见齐桓公举起一个铜盘,大声说:“各位诸侯,咱都是周天子的子民,本该互相帮衬。从今天起,咱结盟,不打了!谁要是欺负弱小,咱大伙儿一起揍他!谁要是有难处,咱大伙儿一起帮他!”

周围的诸侯都喊“好”,老百姓更是欢呼雀跃,声浪差点把天掀了。

青林站在人群里,看着齐桓公那意气风发的样子,突然明白了为啥大家都服他。他不是光靠拳头硬,是真的为大家着想,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正看得入神,突然觉得眼前一晃,天旋地转的。周围的欢呼声、锣鼓声都变得模糊了,像是隔着一层水。

青林心里咯噔一下——坏了,怕不是要回去了。

他最后看了一眼祭坛上的齐桓公和管仲,看了一眼欢呼的人群,看了一眼远处的大海和农田,心里有点舍不得。

再一睁眼,青林发现自己躺在自家地板上,《东周列国志》掉在脚边,台灯还冒着黑烟。

他愣了半天,摸了摸自己的脸,好像还能闻到临淄城的马粪味和海鲜味。

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青林突然笑了。不管是春秋时代的临淄,还是现在的城市,老百姓想要的其实都一样——能好好种地、好好做买卖,能安安稳稳过日子。

齐桓公和管仲创造的奇迹,不是打了多少胜仗,占了多少地盘,是让那个时代的老百姓,看到了好日子的模样。

青林拿起那本《东周列国志》,翻到齐桓公的那一页,突然觉得那些字都活了过来,变成了临淄城的热闹景象,变成了渔民们的笑脸,变成了祭坛上的欢呼声。

他想,这大概就是历史的意思吧。

不管过了多少年,那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人,那些为了大家能安安稳稳过日子而努力的人,总会被记住的。

就像齐桓公和管仲,还有那个热闹的临淄城,就算过了两千多年,还能让人觉得心里热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