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谁?”青林终于忍不住问,“你不是原始人,更不是神话里的神。”
伏羲正在用骨针在兽皮上绘制新的符号,闻言动作一顿,浅灰色的瞳孔里闪过一丝复杂的光:“我是‘守序者’。”他放下骨针,指向洞壁的星图,“每隔十二万八千年,天地的脉络会发生一次大变动,旧的‘数’会崩塌,新的‘数’会诞生。上一次变动,毁掉了我来时的路。”
青林的大脑飞速运转:“你也是穿越者?来自更高级的文明?”
“可以这么说。”伏羲站起身,走到洞外,望着天边的晚霞,“我的故乡在猎户座旋臂的末端,那里的人相信,宇宙是由无数个嵌套的‘卦象’构成的。我们的飞船失事,坠落在这片土地,船员们大多没能活下来。”
他转过身,脸上的红色纹路在夕阳下格外清晰:“我发现这里的原始生命有进化的潜力,他们的大脑结构能感知到‘数’的流动。于是我教他们结网,其实是教他们拓扑学;教他们观星,其实是教他们天体力学;所谓的‘八卦’,不过是我简化了的宇宙模型。”
青林突然明白了。神话传说中的“创世之神”,其实是一位外星科学家,他用原始人能理解的方式,播种下科学的种子。那些关于“一画开天”的记载,或许就是他第一次向原始人展示二进制的场景。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传授更先进的技术?”
“因为‘数’需要自己生长。”伏羲指向河谷里嬉戏的孩子们,“就像树不能跳过年轮直接长高,文明的每一步都必须扎实。我能做的,只是搭建最初的框架。”他顿了顿,看向青林,“就像你带来的那束粒子,它打乱了局部的‘卦象’,却也可能催生出新的‘数’。”
青林的终端突然发出急促的警报声。屏幕上,粒子对撞机失事时的数据流与伏羲的八卦符号产生了惊人的共振,形成一幅动态的三维模型——那是环形对撞机的结构图纸,旁边标注的符号翻译过来是“修复方案”。
“你的时代,也到了‘数’要变动的时候。”伏羲的声音带着一丝悠远,“你看到的那些星图,是我计算出的时空节点。当脉络再次流动时,你或许能找到回去的路。”
接下来的几个月,青林成了伏羲的助手。他用现代数学符号翻译八卦,发现其中蕴含的不仅是哲学,更是一套完整的宇宙运行算法。八卦的六十四个卦象,对应着六十四种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爻变的规律,暗合量子隧穿效应;甚至连“太极生两仪”的描述,都与宇宙大爆炸的对称性破缺不谋而合。
他还发现,伏羲所谓的“大地脉络”,其实是地球内部的地磁场异常带,这些区域的引力常数会发生微小变化,正是天然的时空窗口。而他穿越时的那束高能粒子,恰好击中了其中一个节点。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河谷中央的黑色岩石突然发出刺目的光芒。河图上的符号高速旋转,形成一道漩涡状的能量场。伏羲站在岩石旁,长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挥手示意青林靠近。
“脉络开始流动了。”伏羲的声音被雷声掩盖,却异常清晰,“你的时代有你要完成的‘卦象’,就像我在这里完成我的使命。”他递给青林一块半透明的晶体,里面封存着一个完整的八卦符号,“这个能帮你定位回去的节点。”
青林接过晶体,冰凉的触感让他瞬间清醒。他看着眼前的伏羲,这个被后世尊为创世神的外星遗民,此刻脸上没有神性,只有一种完成使命的释然。那些红色的图腾纹路,或许不是装饰,而是他故乡的标记。
“为什么是八卦?”青林最后问道,“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
伏羲笑了,浅灰色的瞳孔里映着闪电的光芒:“因为它最简单,也最复杂。就像宇宙的本质,用最少的符号,讲述最无穷的故事。”
能量场的光芒越来越盛,青林感到一股强大的拉力。他最后看了一眼河谷,看到原始人们围着伏羲跪拜,他们或许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崇拜的神,其实是一位来自星空的老师。而他们即将传承的八卦,将在几千年后,启发无数科学家思考宇宙的奥秘。
视网膜上的幽蓝辉光再次出现,比来时更加耀眼。青林握紧手中的晶体,在被时空乱流吞噬的前一刻,他仿佛看到伏羲在岩石上画下最后一笔,那道横线穿过整个河谷,穿过时间的壁垒,最终变成了他记忆中环形对撞机的轮廓。
当青林再次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实验室的地板上,辐射剂量仪发出刺耳的警报。同事们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他看着手腕上的终端,屏幕上还残留着八卦符号与粒子轨迹的叠加图,掌心的晶体已经消失,只留下一道浅灰色的印记,像一个简化的卦象。
后来,青林以那道印记为基础,发表了一篇关于“宇宙基本对称性”的论文,在物理学界引起轰动。
他没有提及伏羲,没有说穿越的经历,只是将那些从八卦中领悟的规律,用现代科学的语言重新诠释。
有人说他的理论像神话,有人说他发现了打开宇宙的钥匙。只有青林知道,自己不过是个信使,传递着十二万八千年前景河岸边,那位“守序者”用树枝在地上画下的第一个符号。
在某个深夜,他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八卦图发呆,突然发现其中一个卦象的排列,与他记忆中伏羲山洞里的星图完美吻合。
他放大图像,在最细微的像素点里,看到了一行模糊的符号,翻译过来是:
“每一个文明,都是宇宙写给自己的卦辞。”
窗外的月光落在键盘上,像极了河谷里那片银灰色的树叶,叶脉清晰,如同等待被解读的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