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餐厅论剑(2 / 2)

“不用一开始就做最顶级的,能先把‘替代进口’的活干好,就不算白日梦。”

陈岩开始冒汗:这思路…也太务实了。

居然是从下游反推上游?

他皱着眉,他看过美的的财报,但没往芯片替代这方面深想。

李伟接着说道:

“您可能觉得40n、55n工艺落后了,做充电宝、路由器利润薄。”

“但您想过没有,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里提到,到2020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要达到500万辆,现在才多少?”

“未来车载充电机(obc)、电池管理系统(bS)里需要的大量电源芯片。”

“恰恰是40n-55n工艺的天下,而且对功耗要求不像手机芯片那么苛刻。”

“中小厂只要把良率稳住,就有巨大机会。”

陈岩背后一凉:新能源政策我写过稿!

但我从来没把芯片和这个政策关联起来!

他的逻辑链完整得可怕…

陈岩愣了一下,这个规划他报道过,但焦点都在整车和电池,没细想配套芯片。

李伟又笑了笑,补充了个细节:

“陈记者,不知道您上周是不是参加了‘深圳电子展’?”

“有个叫‘中微半导体’的摊位,不大起眼,摆了个刻蚀机模型,没多少人停留吧?”

“但我觉得,这种在关键设备上默默投入的公司,未来很可能就是破局的点。 ”

还有,上个月《人民日报》有则小消息,提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一期资金已到位,明确支持中低端制程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 ”

“钱不是只盯着最顶尖的,能解决实际需求、有潜力的中小厂,同样有机会获得支持。”

陈岩彻底震惊了:

中微那个角落摊位我都差点错过!

《人民日报》那则消息 buried在八版角落!

这小子不仅看了,还读懂了政策背后的真金白银投向?

这t是十八岁?

这眼光毒辣得像行业老狐狸!

陈岩彻底收起了轻视的表情。

电子展他去了,但没太留意中微。

《人民日报》那则消息他也扫过,只当是普通政策新闻。

他惊讶于这个年轻人对公开信息的细腻捕捉和串联能力,以及那种超越当下的视角。

他沉默了几秒,语气认真了很多:“你们俩…多大?”

“十八。”李伟回答。

陈岩叹了口气,笑着摇摇头,递过两张名片:

“行啊…有点意思。”

“是我刚才武断了。”

“重新认识一下。”

说着陈言起身,从兜里拿出个挺精致的名片盒。

小心翼翼的抽出一张烫金名片,双手交给李伟。

“以后要是真搞出什么名堂,或者有什么值得报道的事,可以联系我。”

李伟也站起来,双手接过名片。

从兜里掏出了他那个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

撕下一页,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电话,也留了联系方式。

他知道,像陈岩这样的体制内媒体记者,在产业报道方面有其渠道和影响力,认识一下没坏处。

这顿饭的后半段,气氛缓和了不少。

陈岩甚至以茶代酒,祝他们“前程似锦”。

心想:这小子绝对能成事,我得提前押注!

回到房间,谢爽还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伟哥,这就…认识个记者?还是财经版的?”

李伟把名片收好:“多条朋友多条路。以后的事,谁说得准呢。”

今日餐厅偶遇笑我年少轻狂,他日行业顶峰再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