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远航之志(2 / 2)

“冯董,”苏晚晴清冷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冯董的质疑。她不知何时已经站了起来,走到了陈远身边,目光冷静地扫过全场。

她今天穿着一身浅灰色的ax ara羊绒大衣,里面是白色的丝质衬衫,简洁利落,气场强大。她的目光首先看向陈远,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审视,但更多的,是一种看到璞玉终于绽放出自己独特光芒的认可。

“陈先生的计划,并非只是情怀。”苏晚晴开口,语气一如既往的冷静,却带着强大的说服力,“我初步核算过。如果整合得当,这个计划至少有三点优势:一,可以有效利用我们集团闲置的部分沿海仓储和物流资源,盘活资产;二,优质蛋白市场是永不落幕的黄金赛道,自建品牌毛利率远超传统航运;三,”她顿了顿,看向众人,“这能极大提升集团的社会形象和品牌美誉度,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尤其在当前环境下。”

她接过陈远手中的激光笔,熟练地操作电脑,调出几组她早已准备好的数据和模型图。

“基于陈先生的框架,我补充以下几点具体执行方案:”

“资金方面,初期投入可以由集团战略投资基金牵头,引入省农业扶持基金和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共同投资,分散风险。”

“保险方面,可以与国内顶级财险公司合作,设计专门针对现代化渔船的定制化保险产品,覆盖自然灾害和意外风险。”

“市场方面,前期重点打造‘震海渔获’高端子品牌,主打‘溯源、新鲜、可持续’概念,利用集团现有的高端客户资源进行精准营销……”

苏晚晴语速飞快,逻辑清晰,每一个点都直指计划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风险,并提出了扎实的解决方案。她强大的商业头脑和执行力,瞬间将陈远充满理想主义的蓝图,填充上了坚硬的骨骼和丰满的血肉。

两人第一次在重大战略上深度合作。陈远提供了源自本心的、充满洞察力的方向和格局(“渔民脚踏实地、敬畏海洋的精神”);而苏晚晴则用她惊人的效率和商业智慧,从财务、运营、风险控制、市场推广等全方位进行了完善和夯实(“保险、冷链、品牌化”)。一个仰望星空,指出方向;一个脚踏实地,规划路径。两人的配合,堪称珠联璧合。

台下原本持怀疑态度的高管们,表情开始变得严肃和认真起来,不时低头记录,或交头接耳地讨论。他们意识到,这并非年轻人一时兴起的空想,而是一个经过初步论证、具备相当可行性的战略方向。

林震霆虽然不在现场,但他的视频连线一直接通着。屏幕里,他靠在病床上,脸上带着欣慰和鼓励的笑容,一直没有打断。直到此时,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通过音响传遍会议室:

“我觉得这个计划很好。很有魄力,也很有远见。我们震海,是到了该回头看看根本的时候了。不能光在深水区和大鱼搏斗,忘了浅水区还有那么多等着我们带领一起致富的小船。”

他一锤定音:“这个项目,我全力支持。就由陈远牵头,晚晴全力辅助,尽快拿出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和预算方案,提交董事会讨论。”

“是,林先生!”陈远和苏晚晴几乎同时应道。

会议结束后,高管们陆续离开,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思索的表情。

陈远和苏晚晴留在最后。

陈远看向苏晚晴,真诚地说:“苏总,谢谢你。”

如果不是苏晚晴关键时刻的支持和那番扎实的补充,他的计划很可能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苏晚晴正在整理文件的手指微微一顿,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地道:“我只是做了份内的事。这个计划本身,确实有价值。”

她合上文件夹,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却似乎无意间地停顿了一下,侧过头,用极其平淡的语气快速说了一句:

“计划书涉及的财务模型很复杂,今晚我会加班。你…如果没事,可以一起,效率高一点。”

说完,不等陈远回应,她便踩着高跟鞋,身影迅速地消失在了走廊尽头,只是那白皙的耳垂,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红晕。

陈远愣了一下,看着苏晚晴消失的方向,嘴角不自觉地,微微向上扬起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

远航的志趣,第一次找到了坚实的落点。

而合作的默契,也在无声中悄然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