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调查记者的嗅觉(2 / 2)

老李的脸色瞬间惨白如纸,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他们…他们又来了!是赵德海养的那群狗!他们找到这里了!”

楚月心头猛地一紧,肾上腺素急剧飙升。她迅速收起设备,一把拉起几乎要瘫软的老李,目光锐利地扫视屋内:“后门!或者有别的路吗?快!”

老李被她的镇定感染,哆哆嗦嗦地指向厨房后面一个极其隐蔽的小门,通向一道更加狭窄、堆满杂物的露天楼梯。两人刚跌跌撞撞地跑下楼梯,钻进迷宫般的巷弄,就听到楼上传来“哐当”一声巨响,显然是前门被暴力踹开了,接着是打砸物品和恶毒的咒骂声。

楚月拉着老李,凭借来时的记忆和出色的方向感,在蛛网般错综复杂的小巷里发足狂奔。她的心跳如擂鼓,呼吸急促,但大脑却异常清醒,不断判断着路线,躲避着障碍物。身后追赶的脚步声和叫骂声越来越近,甚至能听到棍棒划过墙壁的刺耳声音。

在一个拐角,楚月猛地将老李推进一个堆满废弃纸箱的凹陷处,自己则敏捷地侧身贴墙,屏住呼吸。追来的几个彪形大汉骂骂咧咧地跑过,根本没发现他们。高光(楚月):就在那短暂的一瞬间,楚月甚至冒险微微探出一点相机,用长焦镜头急速而精准地捕捉到了那几个打手中一个头目模样的男人凶狠的侧脸特写,以及他们停在巷口的那辆没有悬挂牌照的银色面包车的尾部特征。她认出了其中一人,是赵德海手下专门负责“处理”拆迁纠纷的恶棍,外号“刀疤”,脸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痕。

直到追赶的声音远去,两人才从藏身处出来,靠着墙壁大口喘气。老李已经吓瘫了,楚月也汗湿重衣,但她的眼神却像被水洗过的星辰,异常明亮。她不仅保护了关键的证人和证据,还意外收获了对方动用黑恶势力威胁的直接影像证据!

回到报社那间充斥着油墨、咖啡和旧纸张味道的办公室,楚月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她将拍摄的影像资料备份加密,然后开始奋笔疾书。键盘在她手下发出急促的敲击声,如同战斗的鼓点。她将赵家的劣迹、受害者的惨状、官员的推诿、以及对方动用黑恶势力威胁的证据,全部熔铸成一篇措辞激烈、证据链清晰、充满力量的内参稿。字里行间燃烧着她的愤怒和正义感。她相信,这篇内参一旦送达某些领导案头,必定会引起高度重视和震动。

然而,第二天上午,当她将精心打印、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稿件送到主编办公室时,那位平时还算正直、偶尔还会鼓励她挖掘深度新闻的中年男人,接过稿子只扫了几眼,脸色就微微变了。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眼神开始躲闪,不敢直视楚月灼灼的目光。

“小楚啊…这个…”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干涩,“这个题材…很敏感啊。锦湾豪庭这个事,牵扯太广了…赵家在海城…根基很深,你看…”他压低了声音,近乎耳语,“上面…有人打了招呼…这稿子,先压一压,放一放吧。”

楚月的心瞬间像被浸入了冰海,一股冰冷的怒火却直冲头顶,让她脸颊发烫:“主编!证据确凿!照片、视频、受害人陈述、官方鉴定报告都在这里!那些受害者还在等一个公道!我们记者难道不就是……”

“够了!楚月!”主编猛地打断她,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无奈,以及更深的警告,“我知道你有新闻理想,有冲劲!但有些事,不是光有理想和冲劲就够的!这份内参发出去,不仅动不了赵家分毫,可能我们整个报社都要惹上大麻烦!到时候,别说公道,你我能不能保住饭碗都难说!这件事,到此为止!这是命令!”

楚月看着主编那张混合着焦虑、惧惮和一丝羞愧的脸,忽然全都明白了。不是简单的忌惮,是有更复杂、更强大、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在庇护赵家,像一张无形的铁网,笼罩下来,让人窒息。她看着主编近乎哀求的眼神,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悲凉席卷了她。

她没有再争吵,只是默默地、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从主编汗湿的手中抽回了那份沉甸甸的稿件。转身离开主编办公室时,她的背脊挺得笔直,但指甲已经深深掐进了掌心,留下几个弯月形的血痕。

理想在现实权力面前,竟然如此脆弱可笑。但她楚月,从来就不是轻易认输的人。

她意识到,常规的新闻途径,甚至内参通道,可能都已经被堵死了。她需要更强力的突破口,需要能直接撼动赵家根基的、无法被忽视的致命证据,或者…能找到一股足以压倒赵家背后保护伞的、更强大的力量。

她坐回自己的工位,看着电脑屏幕上那张偶然抓拍到的、陈远被豪车接走的模糊照片,照片上的男人侧影挺拔而神秘。她又想起近期在调查中隐约听到的、关于赵家资金异常流动(暗合周岚的暗中操作)的传闻,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成型。她咬了咬牙,眼中重新燃起倔强的火焰。

通过一个以前做暗访时建立的、极其隐秘的私人加密途径,她将一份匿名的、“投石问路”式的“合作线索”——精心编辑过的、关于赵家涉嫌严重经济犯罪、工程质量犯罪和涉黑性质组织犯罪的举报要点摘要,隐去了最核心的证据和信源——发送到了震海集团总裁办一个对外公开的商务邮箱地址。她知道这希望渺茫,如同将一颗小石子投入深不见底的大海。

邮件发送成功,屏幕提示闪烁。楚月盯着那提示符,久久没有动弹。窗外,海城的天空阴沉下来,似乎又要下雨了。她的邮件,如同石沉大海,在接下来的一天里,没有收到任何回音。但她不知道的是,这封邮件并未被完全忽略,它触发了一套复杂的过滤和监控程序,其关键词被标记,最终呈送给了秦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