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坦福桥那场堪称滑稽的胜利,并没能让高仇向的世界清静下来。
恰恰相反,一场由截然不同的力量所掀起的更加汹涌的风暴,正在酝酿。
用“混沌”战胜了“秩序”,这种事,对于严谨的学院派英格兰足球媒体和名宿圈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原罪。
他们可以接受你输,但他们无法接受你用一种他们看不懂也无法解释的方式赢。
赛后第二天,舆论的枪口精准地对准了这场比赛中表现最“抽象”,也最灾难的人——安东尼。
《泰晤士报》的资深足球评论员亨利·温特,用他一贯优雅而刻薄的笔触写道:“曼联用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赢得了比赛,但我们不能忽视那个在右边路迷失了九十分钟的巴西人。他看起来不像是职业球员,更像是一个被误放进球场的街头艺人,他的盘带充满了无效的炫技,他的每一次触球,都在延误着战机!”
如果说这些专业媒体的批评,还算是有理有据,停留在战术层面。
那么,来自曼联名宿们的集体开炮,则彻底将这场批判上升到了人身攻击和路线斗争的高度。
在天空体育的王牌足球节目《周一足球夜》上,曼联传奇队长,素以暴躁和强硬着称的罗伊·基恩,对着镜头脸黑得像一块准备杀人的锅底。
“我完全无法理解!我们的球队引进了一个只会在原地转圈的陀螺?!”基恩的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怒火。
“看看他被吕迪格铲翻后那个委屈的样子!那是曼联球员该有的表情吗?那是懦夫!如果我在场上,我甚至会比吕迪格铲得更狠!因为他这是在侮辱这件球衣!”
“高教练……我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也许他在巴西街头取得了成功,但在英超,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行不通!我们需要的是斗士!不是舞者!”
而另一位传奇中场保罗·斯科尔斯,则更是言简意赅,却杀人诛心。
他在自己的专栏里只写了短短的一句话:“我不认为安东尼是一名足球运动员,至少,从这场比赛来看,他更像是一个小丑!”
有了基恩和斯科尔斯这两位重量级大佬带头,其余的曼联名宿们仿佛收到了集结的号角,纷纷跳了出来,对着高仇向的引援和排兵布阵展开了堪称“围剿”式的疯狂输出。
“高教练的首发阵容,完全是任人唯亲!为什么状态出色的德容和帕利尼亚不能上?为什么要把一个后卫顶到边锋位置?这简直是对所有职业教练的侮辱!”
“我开始怀疑他引进安东尼的动机,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交易?俱乐部必须给出解释!”
这些言论就像是一颗颗炮弹,通过媒体的放大,密集地轰炸着卡灵顿基地。
这一次,情况远比之前拉伊奥拉发起的舆论攻击要严重得多。
因为攻击者,是自家人。
他们是曼联的传奇,是弗格森时代的功勋,他们的话,在球迷心中有着天然的权威性和煽动性。
一时间,那些刚刚因为连胜而团结起来的球迷阵营再次被撕裂。
无数的球迷涌上论坛和社交媒体,公开质问俱乐部和高仇向。
“基恩说得对!我们需要的是铁血!不是原地转圈!”
“高教练是不是有点太自负了?上一场赢球的运气成分太大了,他不能把这种乱来的阵容当成常规操作啊!”
“花那么多钱青训培养个水货,三德子你出来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