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家明大叫。
“把你们那古井镇的好酒也拿上三五坛来。”
“来嘞!”
“要死啊你,一会儿有事做还喝这许多?”
木兰揪起家明耳朵轻声训斥。
“哎哟,疼疼疼啊……夫人。”
杨玉环见状,心中大为不解。
这家明,在马嵬驿和散关时杀人果断冷血无情,对夫人却温和备至关爱有加。
并且还是妻管严?
顿觉诧异又好笑……
家明在木兰和英台的左右夹击下,根本没喝上几口酒。
虞子期则埋头狼吞虎咽,连干三碗米饭,半只鸡,半只鸭。
“十四姨,你也吃,多吃些。”
杨玉环一听,脸上顿显娇羞。
胸中心潮澎湃,一浪高过一浪。
这家人倒是坦荡和不计前嫌。
似乎之前的事已经完全抛诸脑后……
看来自己这日子有奔头……
“诶!”
杨玉环轻轻端起碗筷,细嚼慢咽。
很快,天色渐渐黑暗,已近戌时(19点)。
“掌柜的……”
一个底气不足小心翼翼的老年男子声音。
“请问还有没有馒头或炊饼,能否贱卖几个与我?”
“没有没有。”
“哪来的要饭的一家。”
掌柜和店小二不耐烦的驱赶。
“莫要搅扰我做生意,不然要你老命。”
家明回头望去,只见:
面色衰老,颧骨突出,衣衫破旧。
风尘仆仆,但依旧尽显豁达气质。
后面跟着男男女女大大小小七八口人,也是同样风餐露宿模样。
正是王昌龄一家!
“还不滚?”掌柜的大手一挥。
“来人呀,给我打出去。”
“诶,住手!”
虞子期早已吃饱,照家明意思,上前一把拎起掌柜的。
“莫要狗眼看人低。”
“信不信我一巴掌呼死你。”
随即掏出十两银子扔在柜台,指着王昌龄。
“他们家的饭钱算我们那桌。”
“如若不够,再来管我要便是。”
“够,够,太够了……”
掌柜的见钱眼开,立马弯腰赔笑。
“爷,您看我这狗眼昏花的。”
“不知您是那位公子的朋友,多有冒犯,快往里边儿请……”
王昌龄面色惭愧,领着一家老小在隔壁桌入座后,便走到家明面前鞠躬施礼。
“感谢公子慷慨解囊。”
“在下王龙标,若公子有差事,可随时吩咐。”
嗯,龙标……
家明想起那首李白送他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可惜啊,59岁命丧贱人闾丘晓之手……
命运多舛……
“先生不必客气。”
“先和家人吃饱饭,回头我再与你商议。”
“再次叩谢公子恩德。”
王昌龄转身之前,盯着杨玉环看很久。
此妇人面相和气质凸显皇族风度。
似乎与太白说过的贵妃娘娘相像……
杨玉环低头不语,只顾小心夹菜。
安史之乱,物价飞涨,普通百姓粮食都买不起。
家明一家,竟还如此富裕阔绰。
看来自己有福,以后伺候好他。
“把你头上的东西给我摘下来。”
家明低声轻吼,瞪向杨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