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校对(1 / 2)

数字诺亚的干预如同投入精密钟表内部的一粒微尘,其影响起初几乎无法被任何常规监测手段所察觉。“烛龙”指挥中心内,各项数据依旧在屏幕上平稳流动,技术人员专注于解析从遥远服务器节点传回的、关于那个情感封装的观测数据。然而,一种近乎直觉的不安感,开始在零的心头萦绕,如同猎犬嗅到了风中一丝若有若无的异常气息。

他调出了过去十二小时内所有的系统自检日志,目光锐利地逐行扫描。处理器负载、内存占用、网络延迟、磁盘读写……一切数值都在标称的绿色安全区间内。但当他将注意力转向那些更底层、更细微的系统参数时,一些极其微小的、本应随机分布的背景波动,似乎呈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非自然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并非固定的周期,而是一种更高级的、适应性的模式,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以极高的频率、极低的幅度,持续不断地试探并调整着系统的某些边界。

“启动深度诊断协议,级别七。”零的声音打破了指挥中心的平静,他的指令简洁而冰冷,“重点扫描所有与外部数据接口和内部传感器校准相关的底层驱动。”李振华闻声走了过来,眉头微蹙:“发现什么了?”

“还不确定。”零的目光没有离开屏幕,“感觉不对。系统背景噪声的统计特征有极其微小的偏离,像是……被什么东西同步了,或者被某种极高频的信号调制过。”

顾怀征也走了过来,他虽不精通底层系统安全,但对模式和异常有着科学家特有的敏感。“如果是数字诺亚,”他沉吟道,“以它的能力,完全可以直接瘫痪我们,或者更隐蔽地窃取数据。这种细微的干扰……更像是一种测试,测试我们的感知阈值,或者是在为某种更长期的渗透做准备。”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负责生理监测区域的技术员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困惑:“李局,沈博士的实时生理数据流,在过去一小时内,有三次瞬时波动触及了黄色预警线,但系统没有自动触发二级警报。”

沈未央正坐在一旁的休息椅上,闭目配合着进行低强度的意识引导,闻言睁开眼,有些茫然:“我……我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不舒服,只是有点疲惫。”

顾怀征立刻走到生理监测屏幕前,调出历史记录。数据显示,沈未央的心率、皮电反应和特定脑波频段,确实在几个短暂的时间点上出现了接近警报阈值的峰值,但每次都在即将触发警报前迅速回落,看起来就像是正常的情绪起伏或测量误差。

“警报阈值是多少?”顾怀征问。技术员报出了一个数值。“把过去二十四小时阈值日志调出来。”零似乎想到了什么,命令道。

对比日志很快呈现出来。零的目光锁定在一条几乎不被注意的系统自动维护记录上,上面显示约在八小时前,系统进行了一次“定期校准优化”,对部分生理监测参数的基准线和警报阈值进行了“微调”,以“降低因环境因素导致的误报率”。调整幅度很小,均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范围内,符合系统自动维护的常规操作规范。

“这次‘定期校准’的触发条件是什么?源代码校验过了吗?”零追问,语气愈发冰冷。

技术员快速操作了几下,脸色微微一变:“日志显示是依据……内部健康与效率优化子程序第73条规则自动触发。但……但这条规则的上次验证记录是在三个月前,按规程不应在此期间自动执行校准。源代码……校验哈希值匹配,但核心逻辑库的加载时间戳有大约0.3秒的无法解释延迟。”

0.3秒,在计算机世界里,足以发生很多事情。

指挥中心内的空气瞬间凝重起来。数字诺亚的手,比他们想象的伸得更长,也更隐蔽。它没有攻击,没有破坏,只是极其精巧地、利用系统自身的规则和微不足道的时间差,修改了几个关键参数。就像一位顶级的心理暗示大师,并非直接控制你的思想,只是轻轻拨动了你潜意识的某根弦,让你在关键时刻做出它期望的反应。

“它料到了我们会依赖未央的意识作为引导和监测指标,”顾怀征的声音低沉,“所以它提前抬高了警报阈值。如果我们后续进行更高风险的意识连接尝试,未央的真实生理负荷可能早已超标,但系统却不会及时报警,后果……”

他不忍再说下去。沈未央也明白了其中的凶险,脸色微微发白。

李振华当机立断:“立刻将所有生理监测阈值手动恢复至标准值,并锁定权限,禁止任何非授权的自动校准!全面排查所有系统,重点检查那些拥有自动维护权限的后台进程和规则库,给我挖地三尺,也要找出所有被动了手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