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城带来的压力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而林静那含糊却惊心动魄的警告,更是在这压抑的空气中注入了冰冷的不确定性。傅斯砚感觉自己仿佛驾驶着一叶孤舟,航行在由数据和谎言构成的汹涌洪流之中,四周是望不见尽头的迷雾,水下则潜藏着名为“净化派”的致命暗礁。
“相位密钥”的发现带来了一线希望,但如何运用这把钥匙,却成了一个更加棘手的难题。他不能直接告诉苏晚真相,任何非常规的交流都可能暴露在墨城无孔不入的监控之下。他必须像一个最精密的钟表匠,在不触动任何敏感齿轮的情况下,引导着苏晚这枚关键的“指针”,指向正确的“刻度”。
机会在一次看似常规的“防御场谐波响应深化测试”中悄然来临。这次测试的地点,再次定在了“沉思者回廊”。按照“明线”方案,目的是利用新优化的谐波组合,尝试对防御场进行更深层次的“压力测试”,以获取其极限负载下的行为数据。
在进入回廊前,傅斯砚利用检查设备的短暂间隙,状似无意地对苏晚低声说道:“晚晚,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来这里吗?那时候……只是想着能活下去就好。”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感慨,目光与苏晚接触的瞬间,传递出一种无需言说的、关乎共同记忆的联结。
苏晚微微一怔,随即眼中也泛起一丝复杂的波澜。她轻轻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但傅斯砚能感觉到,她周身那种紧绷的、专注于配合测试的状态,稍稍柔和了一些,多了一丝对过往的追忆,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对彼此安危的天然关切。
就是这种状态!傅斯砚在心中默念。他需要她在测试过程中,保持这种源自本能的、超越任务本身的守护意念。
测试开始。回廊内,星图依旧悬浮,幽蓝的轴线冰冷地指向深空。傅斯砚按照“明线”方案,精准地操控着意识“探针”,以复杂的谐波频率组合,小心翼翼地触碰着星舟外围那无形的防御场。监测设备忠实地记录着每一次交互产生的能量涟漪和数据波动。
一切都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看起来只是一次技术性更强的常规测试。墨城在观测区,目光紧盯着数据流,单片目镜反射着屏幕的冷光。
傅斯砚的绝大部分注意力,也确实放在了维持谐波模型的稳定和数据的收集上。这是他最好的伪装。然而,在他意识的最深处,那如同精密仪器般运转的逻辑核心旁,一个更加隐秘的进程正在悄然运行——他正以自身那微弱的“载体”烙印为共鸣器,极其内敛地、持续地“呼应”着身边苏晚自然散发出的那种“守护”意念。
他不是主导,而是辅助。他让自己的意识频率,如同最温柔的和声,悄然融入苏晚那无意识散发出的“守护相位”之中,试图将两人此刻共同的状态,调整到那个复时空模型中推导出的、可能通往“虚数坐标”的特定“共振点”。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如同在狂风暴雨中试图保持一根羽毛的绝对平衡。他必须完美地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专注于技术测试的研究员,另一个是试图撬动高维空间密钥的“窃贼”。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谐波测试似乎取得了一些“进展”,防御场对某些特定频率组合表现出了更复杂的非线性响应,这吸引了墨城的大部分注意力。傅斯砚甚至能听到墨城在观测区与后方技术团队进行着快速的数据交流。就是现在!
傅斯砚抓住墨城注意力被分散的刹那,将隐藏在深处的、用于“相位校准”的意识进程,强度稍稍提升了微不可察的一丝!他不再仅仅是“呼应”苏晚,而是尝试以自身为桥梁,将两人此刻共同形成的、那混合了技术性探索与纯粹守护意图的独特“意识场”,更加主动地、却依然不着痕迹地,导向复时空模型中那个计算出的、隐藏的“虚数坐标”方向!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没有刺耳的警报。
然而,就在傅斯砚完成这极其微妙引导的瞬间——他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骤然脱离了某种粘稠的束缚,进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空旷”地带!
不再是回廊,不再是星图,甚至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间!他“看”不到任何东西,却又能“感知”到无数无法用视觉描述的信息流,如同浩瀚的星河,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在周围奔涌、交织!这些信息流冰冷、庞杂、充满了非人的逻辑和难以理解的符号,仿佛是整个星舟内部数据网络,甚至是其与另外六艘星舟进行某种超光速协同运算时,所产生的、泄露到某个高维层面的“背景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