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人心的贪婪(1 / 2)

首尔,江南区,昊天影业后期制作中心。深夜,巨大的调色棚内却灯火通明,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疲惫的气息。

导演李勇周、视觉特效总监金成勋,以及几位核心特效师,围坐在巨大的弧形监视器前,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屏幕上,正反复播放着《美人鱼》电影中最关键的一段特效镜头——女主角金泰梨饰演的美人鱼,在月光下的暴风雨中,第一次展现出完整的鱼尾,与男主角在惊涛骇浪中挣扎相拥。

然而,本该是影片情感和视觉高潮的场景,此刻却显得异常别扭。

那条由CGI生成的鱼尾,材质缺乏真实感,鳞片的光泽在动态水流的交互下显得虚假而塑料,与实拍的人物动作融合得生硬。

尤其是鱼尾摆动时带动的水花和泡沫特效,更是充满了廉价的“五毛特效”既视感,严重破坏了画面的沉浸感和唯美意境。

“不行!还是不行!”李勇周导演猛地将手中的分镜图摔在控制台上,声音嘶哑,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和绝望,“这美人鱼的尾巴看起来像塑料玩具!水的物理效果完全不对!

这根本不是我要的‘梦幻而真实’的感觉!观众看了会出戏的!这会毁掉整部电影!”

特效总监金成勋,一位四十多岁、头发已有些花白的技术专家,痛苦地抓着自己的头发,声音充满了无力感:

“导演……对不起……我们已经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技术方案,渲染了不下二十个版本……但……但我们的硬件算力、还有软件算法的上限就在这里了。

尤其是这种复杂流体动力学模拟和生物材质实时渲染的结合,需要顶尖的图形工作站集群和专利算法支持……这已经超出了我们韩国本土特效团队目前的技术天花板了。”

他顿了顿,艰难地补充道:“除非……除非我们像好莱坞A级制作那样,把这段核心特效打包发给工业光魔或维塔数码这样的顶级团队去做,他们有最先进的渲染农场和积累了数十年的技术库。

但……但那费用……初步预估,光是这一个序列,可能就需要……超过五十亿韩元(约合400万美元)。而且周期很长,至少三个月,会严重影响我们的上映档期。”

五十亿韩元!仅仅为了几分钟的镜头!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整个后期制作中心的预算压力已经很大,这个额外的天价开销是难以承受之重。

棚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机器风扇嗡嗡作响,衬得气氛更加压抑。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坐在角落沙发上,一直沉默不语的刘天昊。

刘天昊穿着简单的黑色高领毛衣,双手交叉放在膝上,目光锐利地审视着屏幕上不断循环的瑕疵镜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看不出喜怒。

他没有看垂头丧气的团队成员,而是盯着那条虚假的鱼尾,仿佛要透过屏幕看穿其背后的技术本质。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依赖外部,永远是权宜之计,而且会受制于人。这次是五十亿,下次呢?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站起身,走到控制台前,手指在触摸屏上快速滑动,调出了那段问题镜头的原始工程文件层级树。他的动作熟练得不像一个外行。

“金总监,”刘天昊的目光投向特效总监,“你刚才提到的问题核心,是流体模拟的算法精度和生物材质的次表面散射渲染效果,对吧?”

金成勋一愣,没想到会长如此专业地切中要害,连忙点头:

“是的,会长!特别是动态水花与柔性生物体碰撞时的粒子解算,以及半透明鳞片在复杂光照环境下如何透光又不失质感,这是全球特效界都在攻克的难题……”

刘天昊微微颔首,打断了他:“算法的问题,可以优化。硬件的问题,可以投入。我们不需要一步登天对标工业光魔,但必须有能力做出亚洲顶尖、足以支撑我们自身项目需求的特效水准。”

他转向一旁的金美珍,“美珍,立刻筛选韩国境内所有在流体模拟、生物CG领域有技术积累和潜力的中小型特效工作室,特别是那些有自主研发算法倾向、但可能缺乏资金和市场机会的团队。

我要最详细的资料,包括他们的技术专利、核心团队背景和财务状况。”

“是,会长!”金美珍立刻记录。

“另外,”刘天昊继续下达指令,语速快而清晰,“联系我们在硅谷的投资部门,让他们立刻采购三套最新的NVIDIA DGX A100计算集群,以及配套的顶级存储系统。

同时,以昊天研究院的名义,向全球顶尖的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室发出合作邀约,特别是瑞士的ETH Zurich和美国的MIT Media Lab,探讨在实时渲染和物理模拟算法上的联合研发可能性。钱,不是问题。”

这番部署,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外包或采购决策,而是展现了一种打造自主核心技术体系的宏大战略眼光!收购有潜力的本土团队,注入全球顶级的硬件资源,再嫁接前沿的学术研发能力!

这不再是解决一个镜头的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提升昊天影业乃至韩国特效工业的整体实力!

棚内的技术人员们听得目瞪口呆,随即眼中燃起了希望和兴奋的光芒!会长这是要下决心打造属于昊天自己的“工业光魔”啊!

接下来的两周,昊天集团的资本机器高效运转。在众多备选目标中,一家名为“像素方舟”(Pixel Ark)的小型特效工作室进入了刘天昊的视线。

这家公司由几位从韩国大型特效公司离职的技术狂人创立,专注于高难度的流体和生物特效,拥有几项独特的自适应粒子系统和光线追踪优化算法的软件着作权。

但因缺乏资金和大型项目历练,他们一直挣扎在生存边缘。

刘天昊亲自带队与“像素方舟”的创始团队进行了长达六小时的闭门会谈。

他没有谈论估值和收购条款,而是直接与技术核心探讨他们算法模型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几个基于未来图形学发展趋势的、极具前瞻性的优化方向。

其见解之深,让几位技术出身的创始人惊为天人,仿佛遇到了知音。

最终,昊天集团以注资加换股的方式,全资收购了“像素方舟”,保留了原技术团队,并将其改组为“昊天数字视觉实验室”(Hao-Tian DVL)。

刘天昊不仅投入巨资升级了其硬件设备,更将一些源自系统知识的、关于实时全局光照、基于物理的材质系统(PBR)工作流以及AI辅助动画的关键理念和技术路径,以“战略发展建议”的形式,交给了实验室。

同时,来自硅谷的顶级计算设备迅速到位,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合作框架也初步达成。

在强大的资源注入和前瞻技术理念的指引下,“昊天DVL”的团队如同打了鸡血,日夜奋战。刘天昊甚至亲自在实验室蹲点了几天,与技术骨干一起调试参数,解决核心算法瓶颈。

奇迹发生了。短短一个月后,当修改后的特效镜头再次呈现在李勇周导演面前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