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孙艺珍的困扰(1 / 2)

首尔,城北洞,一家隐于竹林深处的传统韩屋茶舍。时间已是深秋,午后的阳光透过细密的竹叶,在古老的石阶和苔藓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茶舍远离喧嚣的主干道,唯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和远处隐约的溪流声,环境清幽得仿佛与世隔绝。

一间名为“听雪”的茶室内,地暖温热,空气中弥漫着陈年普洱特有的醇厚香气和淡淡的檀木味道。

孙艺珍比约定时间稍早一些到达,她脱下米色的羊绒大衣,露出里面一件浅灰色的高领羊绒衫,下身是简单的深色阔腿裤,素面朝天,长发松松地挽在脑后,整个人透着一股洗尽铅华的舒适与淡然。

她跪坐在柔软的蒲团上,看着茶师行云流水般地温壶、洗茶、冲泡,动作舒缓而富有仪式感。

这种宁静的氛围,让她连日来因密集行程和内心思虑而略显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下来。

她有些好奇,刘天昊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地方,进行这次看似寻常的“喝茶”。

当刘天昊准时出现在茶室门口时,他的装扮也让孙艺珍微微讶异。

他没有穿一丝不苟的西装,而是一身深蓝色的中式立领亚麻上衣,搭配同色系的休闲长裤。

刘天昊脚上穿着一双软底布鞋,整个人显得闲适而儒雅,与这茶舍的氛围浑然一体,与他平日媒体上那个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形象判若两人。

“孙艺珍小姐,抱歉,让您久等了。”刘天昊微微欠身,声音温和。

“刘会长客气了,我也刚到。”孙艺珍起身回礼,嘴角带着浅浅的、得体的微笑。

茶师奉上两杯澄澈红亮的茶汤后,便悄然退下,拉上了纸糊的移门,将小小的茶室留给了他们二人。

空间里只剩下茶香、暖意和一种微妙的安静。

最初的寒暄是关于茶。

刘天昊对普洱的产地、年份、口感竟能说得头头是道,并非卖弄,而是带着一种真诚的欣赏。这让孙艺珍有些意外,也渐渐放下了最初的些许戒备。

话题不知不觉间,从茶道慢慢转向了更广阔的艺术领域,绘画、古典音乐,刘天昊都能接上话,见解不俗,但更多的是引导孙艺珍表达她的看法。

他像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眼神专注,不时点头表示赞同或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

在这种放松而备受尊重的氛围下,孙艺珍的话渐渐多了起来。

她谈及最近在首尔看的几场话剧,对其中一位年轻演员的爆发力赞赏有加;也聊起她闲暇时喜欢去博物馆,尤其偏爱那些充满故事感的古典肖像画。

她的语调始终平和,但眼神中闪烁着对艺术真正热爱的光芒。

然而,当话题不经意间滑落到她自己的演艺事业时,孙艺珍端着茶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那抹明亮的光,似乎蒙上了一层极淡的、难以察觉的薄雾。

她轻轻放下茶杯,目光落在氤氲的茶气上,沉默了片刻。

“刘会长,”她再次开口时,声音比刚才低沉了一些,带着一丝不易捕捉的疲惫和……困惑,“说起来有些惭愧。承蒙观众和业内的厚爱,给了我很多荣誉。

但最近……我常常会觉得,好像走进了一个有些熟悉的……迷宫。”

刘天昊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用眼神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孙艺珍抬起头,望向窗外摇曳的竹影,仿佛在组织语言:“这些年,递过来的剧本很多,投资越来越大,制作也越来越精良。但不知为什么,很多角色……感觉越来越像。”

她微微蹙起好看的眉头,像是在寻找最准确的表达,“要么是优雅坚韧的富家女,要么是隐忍善良的苦情女,或者是为了爱情牺牲一切的完美女神……

剧本很好,团队也很专业,演起来也得心应手,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点能真正刺痛内心,或者让我感到‘陌生’和‘兴奋’的东西。”

她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轻得几乎听不见,却带着千斤重量:“观众和导演似乎已经为我设定了一个框框,温柔、美丽、坚强……好像孙艺珍就应该是这样的。

我感激这种认可,但作为一个演员,我有时候会害怕……害怕被定型,害怕重复自己,害怕再也触碰不到角色灵魂里那些更复杂、更真实,甚至可能是……阴暗的、破碎的角落。”

她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深切的渴望:“我其实……一直对某些题材很感兴趣。

比如,在巨大的天灾人祸面前,人性最极致的挣扎与光辉;比如,一个表面光鲜亮丽的人,内心隐藏着如何不为人知的秘密与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