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曦曦,你交到朋友了!”林晓悠难掩激动,声音都放轻了,生怕惊扰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小傅曦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捡起垫子上那块黄色的圆形积木,放在眼前看了看,然后又抬头看了看那个正在研究他红色积木的小男孩,小脸上露出了一个腼腆而又带着点喜悦的笑容。
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个小家伙并没有像大人想象中那样一起合作搭积木,他们更像是进入了“平行游戏”的阶段——各自玩着各自的,但彼此的距离很近,偶尔会抬头看看对方在做什么,甚至会模仿对方的动作。比如那个小男孩(后来从他妈妈那里知道叫乐乐)用手拍了拍积木,小傅曦看了一会儿,也学着用手拍了拍自己面前的积木。
期间,乐乐手里的一个串珠玩具滚到了小傅曦脚边,小傅曦低头看了看,然后弯腰捡了起来,并没有自己留下,而是朝着乐乐的方向递了过去。乐乐的妈妈见状,连忙笑着引导:“乐乐,快谢谢弟弟,弟弟帮你捡起来了。”
乐乐爬过来,接过串珠,又对着小傅曦“啊”了一声,像是在道谢。
这一幕,被旁边的傅景渊和林晓悠清晰地看在眼里。他们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欣慰和感动。他们的曦曦,不仅没有害怕陌生人,还表现出了分享和帮助的萌芽。
课程的最后环节是彩虹伞游戏。老师和家长们一起撑开巨大的七彩伞布,随着音乐上下晃动,宝宝们坐在伞下,看着头顶变幻的颜色,听着欢快的音乐和伞布抖动的声音,大部分孩子都兴奋起来。
傅景渊抱着小傅曦坐在伞边,让他用小手抓住伞布的边缘。当伞布波动时,带来的微风和视觉冲击让小傅曦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发出了开心的笑声。他下意识地扭头,在晃动的色彩间隙中寻找着什么,直到看到旁边同样被爸爸抱着的乐乐也在手舞足蹈,他才像是安心了一样,更加投入地享受起这个游戏。
课程结束,家长们互相道别。乐乐的妈妈笑着对林晓悠说:“你们家宝宝真乖,看起来和我们乐乐还挺投缘的。”
林晓悠也笑着回应:“是呀,曦曦今天好像特别开心。”
两个小家伙似乎也意识到要分开了,被爸爸抱在怀里,面对面地看着对方。小傅曦挥了挥手里还攥着的那块黄色圆形积木——那是乐乐最开始递给他的,老师允许他们带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回家做纪念。乐乐也晃了晃手里的红色积木。
“曦曦,跟小朋友说再见。”傅景渊握着儿子的小手,朝乐乐的方向挥了挥。
小傅曦学着爸爸的样子,小手在空中抓了抓,嘴里发出了一个模糊的音节:“拜……”
虽然不清晰,但这无疑是他主动发出的、对第一个小伙伴的告别。
回家的路上,小傅曦显然有些累了,靠在儿童安全座椅里,眼皮开始打架。但他手里,始终紧紧抓着那块黄色的积木。
林晓悠回头看着儿子安静的睡颜,对开车的傅景渊轻声说:“没想到,第一次来亲子班,他就有了这么好的开始。”
傅景渊从后视镜里看了妻儿一眼,嘴角含笑:“嗯,他比我们想象的更勇敢。而且,他今天学会了交换,还帮小朋友捡了东西。”他的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骄傲。
“最重要的是,他拥有了第一个朋友。”林晓悠补充道,心里充满了柔软的情绪。她拿出手机,悄悄拍下了儿子握着黄色积木睡着的照片,在备忘录里记录下今天这个小小的里程碑:**今天,曦曦在亲子班,用一块红色积木,交换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朋友的信物,和一份珍贵的勇气。**
晚上,哄睡小傅曦后,夫妻俩发现,那块黄色的圆形积木,被儿子紧紧地抱在了怀里,仿佛是什么了不起的宝贝。
卧室里,小傅曦沉入梦乡。他的梦境,不再仅仅是爸爸的肩膀和绚烂的夕阳,似乎多了一抹明亮的黄色,和一个咧着嘴笑、分享玩具的小小身影。这次平凡的亲子课,因一次成功的“社交初体验”,在他不断扩大的世界里,又点亮了一盏温暖的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