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和闺蜜在古代杀疯了 > 第167章 驼铃入梦与新程初启

第167章 驼铃入梦与新程初启(1 / 2)

立秋的风卷着槐叶掠过文化馆的青瓦时,楚昭正蹲在织锦学堂的后院,帮周明远修补那架用了多年的老织机。木梭在经纬间卡了壳,缠得丝线像团乱麻,倒让他想起楚明小时候总把铜铃的绳子绕成死结。兰珠坐在葡萄架下翻晒新收的槐花,香气混着墨香漫开来,与远处波斯商队传来的驼铃声缠成一团,温吞得像刚沏好的花茶。

“楚兄,你看这丝线的韧性,”周明远举着根染成靛蓝色的线,在阳光下轻轻拉扯,“江南来的新染料,加了西域的胡麻汁,比以前耐磨损三成。阿禾那孩子说,要用这线给商队织批能抗沙暴的锦帐。”

楚明正趴在石桌上,用阿禾送的银梭子练习织“平安结”,锦缎上的结打得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爹,你看这个!”他举着半成品跑过来,鼻尖沾着点靛蓝染料,“先生说等我织好了,就缝在波斯哥哥的驼鞍上,保准商队走再远都平安。”

波斯少年掀着帘子进来,身上带着股风沙气,手里捧着个铜壶:“尝尝这个,西域的新酿,加了桑葚和蜂蜜,比上次的葡萄酒更甜。”酒液倒进粗瓷碗里,泛起细密的泡沫,香气瞬间漫过整个院子。

“商队今天回来得早?”楚昭给兰珠也倒了一碗。

“嗯,新商道上的驿站都修好了,”波斯少年灌了口酒,抹了抹嘴,“对了,我带回来个客人,说是从漠北来的,想找你打听些关于‘影源织锦’的事。”

话音刚落,一个穿着羊皮袄的中年汉子跟着走进来,约莫四十岁上下,肩上扛着个沉甸甸的皮囊,眉眼间带着股草原人的爽朗,手上布满老茧,像是常年握马鞭的。他看到楚昭,抱拳作揖:“在下巴特尔,是漠北草原的牧人,听闻贵馆有能显影的织锦,特来求见。”

楚昭请他坐下,递过一碗酒:“巴特尔大哥一路辛苦。”

巴特尔接过酒碗一饮而尽,抹了抹嘴:“实不相瞒,我不仅是来见织锦的。草原上最近不太平,来了伙自称‘影卫’的人,说要找什么‘影源之心’,说是能号令草原各部,还说那东西藏在当年楼兰嫁去漠北的公主织的‘和亲锦’里。”

兰珠给巴特尔添了些酒:“和亲锦?和我们馆里的‘镇星锦’有关联吗?”

“极有可能。”巴特尔打开皮囊,里面是块残破的锦缎,上面的纹样与“镇星锦”的星纹隐隐呼应,“这是从祖上传下来的,说是当年公主的嫁妆,上面的星纹能指引草原人找到水草丰美的牧场。可那伙‘影卫’说,只要解开星纹的秘密,就能找到影源之心,还说要烧了所有织锦,逼我们交出线索。”

楚昭展开锦缎残片,果然看到些熟悉的星象符号,与小石头整理的《星图图谱》上的“北斗阵”完全吻合。其中一角绣着个小小的“漠”字,针脚里还残留着星砂的银光——显然是用影源织锦的技法织成的。

“这伙影卫是什么来头?”楚昭问道。

“听口音像是中原人,”巴特尔皱起眉头,“领头的是个独眼龙,腰间挂着块黑铁令牌,上面刻着个‘影’字,手段狠得很,已经烧了三个部落的藏经阁了。”

小石头突然想起什么,从书箧里翻出本《漠北杂记》:“楚大哥,你看这段!‘元至正年间,楼兰公主嫁漠北,携织锦一卷,以星砂为引,织草原全图,后为防战乱,分作三卷,藏于漠北、河西、中原三地,合则能显影源之心。’”

楚昭心里一动:“这么说,文化馆的‘镇星锦’、漠北的‘和亲锦’,还有失踪的中原卷,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影源织锦?”

波斯少年拍着桌子:“我商队里的老向导说,漠北的肯特山有座古城遗址,传说是当年公主的封地,说不定中原卷就藏在那里!”

“我想去漠北看看。”楚昭站起身,兰珠立刻握住他的手:“我跟你去。”

巴特尔也站起来:“若楚先生肯帮忙,草原各部都会感激不尽!我熟悉路线,能给你们当向导。”

楚明举着刚织好的平安结:“爹,带上这个!阿禾哥说这个能辟邪。”

筹备出发的日子,文化馆里的人都在忙碌。周明远连夜复制了“镇星锦”的星纹,说万一遇到危险,仿品或许能骗过影卫;小石头整理了所有与漠北相关的典籍,把星图和织锦的关联标注得清清楚楚;波斯少年则给商队的骆驼备了最好的鞍具,说要亲自送他们到漠北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