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风雨如晦(1 / 2)

第一百九十六章 风雨如晦

枢密院要求报备“掠火骑”详情的文书,如同第一块试探的石头,在北疆这片看似平静的湖面上漾开了涟漪。紧接着,来自汴梁的各种“关切”与“质询”,便如同渐密的雨点,接踵而至,带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

三司度支司派来了新的“核计专员”,不再是泛泛地查看账目,而是带着明确的指令,要求重点核查北疆近三年来所有军械打造、物资采购的“价格公允性”与“损耗合理性”,其细致程度,近乎吹毛求疵。显然,有人希望能从这庞大的军费开支中,找出些许“中饱私囊”的痕迹。

兵部职方司也下文,要求北疆上报所有营以上军官的详细履历、升迁经过以及“与各衙门的往来情况”,美其名曰“完善武官档案,优化铨选流程”。其意图,不言自明,是想摸清北疆军队的人事脉络,寻找可能的分化突破口。

甚至连礼部都罕见地来了一纸公文,询问北疆与边境蕃部往来中的“礼制仪轨”是否合乎规范,赏赐是否“逾制”。这看似无关痛痒的询问,背后隐藏的,却是对杨延昭“擅专边事”、“收买人心”的指控。

一道道公文,从不同的衙门发出,目标却惊人地一致——北疆,杨延昭。它们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从财政、人事、军事、乃至礼仪细节,全方位地笼罩下来,试图找出哪怕最细微的破绽。

定州节度使府内,负责文书往来的幕僚们疲于应付,气氛日渐凝重。杨延光更是眉头紧锁,几乎每日都要与杨延昭商议至深夜。

“六郎,他们这是有备而来,步步紧逼啊!”杨延光将又一摞来自汴梁的文书放在案上,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再这样下去,只怕没事也要被他们找出事来!”

杨延昭坐在灯下,缓缓翻阅着一份度支司关于箭杆采购价格的质询函,脸上看不出喜怒。窗外,不知何时已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雨点敲打着窗棂,更添几分寒意。

“找出事?”杨延昭放下文书,抬眼看向窗外漆黑的雨夜,声音平静,“他们想找,便让他们找好了。北疆行得正,坐得直,何惧鬼蜮伎俩?”

他顿了顿,语气转而冷峻:“不过,也不能让他们太舒心了。延光,回复度支司,就说边地物价不同内地,运输损耗亦大,若觉价格不公,可请他们派员常驻北疆,亲自督办采购,体验一下边塞艰辛。”

这是绵里藏针的反击,将难题抛回给对方。

“兵部要履历,可以给。但涉及军前紧急提拔的将领,其功绩战报皆有存档,可一并附上,让他们看看,我北疆的军官,是如何用敌人的头颅换来晋升的!”

这是用实打实的军功,来堵住悠悠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