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凯旋余威
李元昊退兵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捷报,瞬间传遍了饱经战火蹂躏的泾原路,也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向了关中和汴梁。消息所过之处,劫后余生的百姓涕泪交加,焚香祷告;坚守城池的将士相拥而泣,欢呼雀跃;而汴梁朝堂之上,那持续了数月之久的沉重压抑气氛,也终于为之一扫。
“赢了!杨太师逼退了李元昊!”
“渭州保住了!关中无恙!”
“天佑大宋!杨太师真乃国之柱石!”
赞誉之声,如同潮水般涌向西北,涌向那个坐镇庆州,运筹帷幄,最终力挽狂澜的名字——杨延昭。
然而,与民间和军中几乎一边倒的颂扬不同,汴梁城内的反应,却显得复杂而微妙。
福宁殿内,官家赵恒看着那份详细记述了西夏退兵过程的捷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了数月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无论如何,西线的危机解除了,社稷转危为安,这比什么都重要。他当即下旨,褒奖西线有功将士,尤其是对杨延昭更是不吝溢美之词,增其食邑,赏赐金银绢帛无数,其恩宠荣光,一时无两。
但在那如释重负的表象之下,赵恒内心深处那根关于“权臣”的敏感神经,却被杨延昭此番展现出的、近乎翻云覆雨的能力,再次狠狠地拨动了。
未曾经历惨烈决战,仅凭谋略运筹、虚实结合,便逼得气势正盛的李元昊狼狈退兵?这是何等可怕的掌控力与威望!西线诸将,如今只怕更是唯杨延昭马首是瞻了!这份功绩,这份权势,已然超越了寻常边帅的范畴,让他这位九五之尊,在欣慰之余,也感到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寒意与不安。
而相府之中的王钦若,此刻的心情更是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嫉恨、恼怒、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惧。他处心积虑想要打压杨延昭,甚至不惜在西线危急时背后捅刀,结果非但未能伤其分毫,反而让对方借此危机,一举掌握了西线全权,如今更是立下不世奇功,声望如日中天!这让他之前的种种举动,显得如此可笑和卑劣。可以想见,经此一役,杨延昭在朝野的威望将达到何等高度,他王钦若再想动他,更是难如登天!
就在这各方势力心思各异、暗流依旧涌动之际,杨延昭在庆州的行辕,却显得异常平静和有序。
他没有因逼退李元昊而志得意满,更没有急于向朝廷报功请赏。相反,他下达了一系列旨在巩固胜利果实、恢复西线元气的命令。
“着令各军,严密监视西夏退兵动向,防止其去而复返。各部轮番休整,但边境戍守不可松懈。”